DC娱乐网

秋日寻味之靖江24小时美食之旅:一场舌尖与江风的缠绵絮语

当第一缕带着凉意的秋风从江面上吹来,拂过靖江的堤岸、老街和炊烟袅袅的屋檐,这座枕水而眠的江城,便悄然开启了她最富诗意的季

当第一缕带着凉意的秋风从江面上吹来,拂过靖江的堤岸、老街和炊烟袅袅的屋檐,这座枕水而眠的江城,便悄然开启了她最富诗意的季节。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夏日的溽热,而是稻谷的熟香、湖鲜的肥美与灶火间升腾的温暖气息。这趟寻访,不止于味蕾的狂欢,更是一场与长江秋色、与古镇风韵的深度对话。

晨启 · 江畔品蟹黄汤包,烟波里的极致匠心

寻访之旅的序幕,理应由靖江最璀璨的食冠——蟹黄汤包来开启。选择一个秋雾朦胧的清晨,驱车前往江边一家老字号。店外,长江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货轮的汽笛声悠远而深沉,对岸的景致如水墨般晕染开来。店内,却是另一番火热景象。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这十二字诀是品味靖江蟹黄汤包的不二法门。当服务员端上那笼热气腾腾的汤包时,宛如端来一笼凝脂的秋月。32个褶皱均匀细巧,薄如蝉翼的面皮兜住一汪滚烫的精华,在灯光下微微颤动,能依稀窥见内里金黄油亮的蟹黄。小心翼翼地用吸管刺破面皮,俯身吮吸,那一刻,极致的鲜醇瞬间在口腔中炸开。那是浓缩了整只螃蟹精华的膏黄,与猪蹄、草鸡历经数小时熬炼的胶原蛋白汤汁的完美融合,浓而不腻,味厚鲜美。窗外是浩渺的江景,窗内是满口生香的满足,这不仅是吃一顿早餐,更是一种仪式,是对靖江人数百年来沉淀的饮食智慧与匠心的顶礼膜拜。

喝完汤,再将浸满汤汁的皮与馅蘸上些许香醋,一并送下。这口暖流入胃,驱散了秋晨的微寒,也为我们注入了继续探索的能量。走出餐馆,江雾正渐渐散去,阳光为江面洒下粼粼金波,我们沿着江堤散步,看芦苇摇曳,白鹭翩飞,秋高气爽,心境也随之开阔明朗。

午探 · 河豚鱼的至味与古镇的悠远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的诗句虽写春景,但靖江秋季的河豚,因蓄积了过冬的养分,同样肥美无比。靖江三面环江,得天独厚,是河豚洄游的必经之地,千年的食用史,让这里的人们对处理与烹制河豚已臻化境。

午餐,我们选择一家专做江鲜的馆子,招牌便是“白汁河豚”。烹制好的河豚端上桌,汤汁乳白醇厚,鱼肉丰腴饱满。挟一块鱼肉,其鲜嫩程度近乎入口即化,那种鲜,是一种深沉而醇厚的“旨味”,非寻常鱼鲜可比。尤其是鱼皮,富含胶质,营养丰富,当地人习惯将其翻卷过来,囫囵吞下,体验那滑糯过喉的独特触感。品尝这等“致命诱惑”,在靖江却是安心踏实的享受,这背后是世代相传的经验与严苛的食品安全把控。

饱餐之后,我们前往季市古镇。作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季市的秋日别有一番风韵。青石板路被秋阳晒得温暖,两旁的古宅飞檐翘角,斑驳的墙面诉说着往昔。老街两旁,飘来阵阵食物香气。我们遇到了“季市老汁鸡”,那深褐色的酱汁是传承多年的老卤,咸中带甜,香气扑鼻;看到了刚出炉的“涨烧饼”,金黄饱满,散发着麦芽与油脂的焦香;还有那松软甜润的“酒窖馒头”、印着吉祥图案的“蜂糖糕”和“茵糕”、酥脆掉渣的“大炉饼”……我们像寻宝一样,将这些地道小吃一一尝遍。手里捧着热乎乎的美食,漫步在悠长的巷弄里,看屋檐下挂着的串串红辣椒、院角堆积的南瓜,感受着寻常巷陌间最质朴、最生动的秋日烟火气。

夕宴 · “西来八大碗”里的乡土盛宴与田园牧歌

当夕阳将天边染成橘红色,我们驱车前往西来镇,去赴一场名为“八大碗”的乡土盛宴。西来的秋日田园,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金色的稻田在风中掀起波浪,整齐的芋田绿叶婆娑,农户家门前晾晒着金黄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西来八大碗”,是这片丰饶土地最直接的表达。它没有宫廷八珍的奢华,却充满了农家待客的豪爽与热忱。我们围坐在八仙桌旁,面前陆续摆上:

缪家埭红烧羊肉:选用本地肥羊,秋日进补最佳。羊肉炖得酥烂入味,酱香浓郁,毫无膻气,吃一口便觉浑身暖透。

长九圩芋头蹄髈:这便用上了靖江特产“香沙芋”。其质地细腻,久煮不糊,吸饱了蹄髈丰腴的肉汁后,口感粉糯,干香可口,果真带有独特的板栗风味,无愧“芋中板栗”之美称。

郁家埭鳝丝焖蛋:滑嫩的鳝丝与金黄的土鸡蛋同焖,鲜香扑鼻,是极好的下饭菜。

烂泥桥河蚌青菜:河蚌的鲜与霜打后青菜的甜融合在一起,汤清味美,清爽解腻。

此外,还有老焦港红烧杂鱼的江湖之鲜、敦义港红烧老鹅的紧实嚼劲、新宏明豆腐炖蛋的清淡滑嫩、西来桥香菜粉皮的爽滑开胃……

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次文化的体验。它承载着西来农家诚恳待人、谦和有礼的古风,每一碗里,都是土地的馈赠和乡民们对精致生活的不懈追求。酒足饭饱,踏着月色漫步在乡间小路上,耳畔是秋虫的鸣唱,鼻尖是稻禾的清香,内心充满了踏实而丰盈的感动。

夜宵 · 一碗馄饨里的温热与圆满

秋夜渐凉,但靖江的寻味之旅尚未结束。归途之中,我们被一盏温暖的灯火吸引——那是一家专做“马桥馄饨”的夜宵铺子。

掀开保温的棉帘,一股混合着猪油香、胡椒粉和骨汤热气的暖流扑面而来。点上一碗,只见清亮的汤底里,漂浮着翠绿的葱花和嫩黄的蛋丝,一只只皮薄如绉纱的馄饨清晰可见内里粉红的肉馅和一点橘红的虾尾。马桥馄饨的妙处,在于其馅料:猪肉与青菜(或韭菜、菠菜)的清新组合,更在于每个馄饨里都藏着一只完整的淡水虾,这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鲜甜与弹牙口感。喝一口汤,猪板油提炼的醇香与胡椒粉的微辛完美结合,细腻的馅料在口中绽放,瞬间驱散了秋夜的所有寒意。

这一碗看似寻常的馄饨,以其极致的细腻与温暖,为这一整天的饕餮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它不像汤包那般隆重,不似河豚那般珍稀,也没有八大碗的豪迈,但它却是靖江人日常生活中最贴心、最恒久的慰藉。

当秋风再次拂过面颊,我们即将离开这座江边小城。舌尖上,依然萦绕着蟹黄的醇鲜、河豚的肥嫩、羊肉的暖糯、香沙芋的粉甜以及馄饨汤的温热。脑海中,则是江畔的晨雾、古镇的斜阳、田园的丰收景象与夜市的温暖灯火。

靖江的秋天,其诗意不仅写在层林尽染的江岸,更写在了每一道精心烹制的美食里。这场寻访,是一场用味蕾阅读的风物志,也是一次用脚步丈量的秋日画卷。它告诉我们,最深切的乡愁与最动人的旅程,往往就藏在一笼汤包、一碗馄饨,以及那片孕育了它们的长江之水与金色田园之中。

【本次发布由平行天下新媒体发布。关于平行天下新媒体平台:长三角百万车友、中国旅游热线联盟、聚力(中国)文旅联盟、领航旅游业联盟、凌海国旅等全域旅游业代表自己的媒体发布平台,欢迎大家约稿,发布信息。平行天下新媒体平台下有今日头条、网易、搜狐、新浪看点、一点资讯、腾讯天天快报、凤凰网大风号、北京时间、UC云观、号外发布、携程、马蜂窝等10多个自媒体平台。平台创始人桑北平是全国旅游达人奖获得者;曾因沪明两地旅游所作的贡献,获三明市政府颁发的三明市荣誉市民证;20年酒龄的葡萄酒爱好者与传播者;长三角多家旅游目的地的文旅推介官;多个平台签约自媒体人;新浪特约旅游达人;平行天下全域旅游业联盟发起人;平行天下自驾游俱乐部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