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冬游高邑必打卡!这场热炕头式村晚藏着多少北方民俗彩蛋?

寒冬腊月里,高邑县石府·锦枫小区广场却热闹得像口沸腾的砂锅。随着舞蹈《花开中国》的红色水袖甩开,2025年“四季村晚”冬

寒冬腊月里,高邑县石府·锦枫小区广场却热闹得像口沸腾的砂锅。随着舞蹈《花开中国》的红色水袖甩开,2025年“四季村晚”冬季场正式开锣。这场零门票的惠民演出,把杂技《蹬技》的惊险、萨克斯《红歌联奏》的怀旧、相声《笑语欢歌》的捧腹全都烩成一锅,让游客见识了什么叫“北方群众文化的热乎劲儿”。

一、村晚舞台藏着多少非遗密码?

当演员蹬着陶缸完成360度旋转时,台下举着手机录像的大爷忍不住喊了句“这可比电视剧带劲”。高邑人把这种原生态的表演称为“土味艺术”——没有炫酷的灯光特效,但演员额头渗出的汗珠、蹬技时陶缸与脚掌摩擦的闷响,反而成了最生动的沉浸式体验。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舞蹈《相约草原》演员的靴尖绣着云纹,这正是高邑非遗“哨营猫头靴”的改良版。当地老人常说:“看戏要会看门道”,这些藏在服饰细节里的民俗符号,正是制作“高邑文化手账”vlog的绝佳素材。若是凑近舞台侧面的暖炉旁,还能听见民间艺人们用方言交流“南岩乱弹”的唱腔技巧,比任何解说词都鲜活。

二、法律咨询摊子前为何排长队?

比起专业剧场,村晚最妙的是“演出散场,好戏才开场”。当最后一曲《越来越好》的余韵还在飘荡,广场西侧包村法官的咨询台前已排起长队。原来高邑法院“法律进乡村”活动与村晚同步开展,穿法袍的法官和捏糖人的手艺人比邻而坐,构成一幅奇妙的法治乡村图景。

有游客拍下这样一幕:裹着花头巾的大娘边咨询土地纠纷,边顺手把法官递来的《农民工权益保护手册》塞进装烤红薯的布袋。这种“普法赶大集”的接地气场景,在高邑已覆盖全县107个行政村。若选择入住周边民宿,很可能撞见法官助理在村民微信群发送防诈骗顺口溜,这种“包村法官每周群问候”机制,让法律咨询有了炕头唠嗑的亲切感。

三、冻柿子就着红歌吃的仪式感

当地人说,没有冻柿子的村晚就像没放卤的驴火。演出间隙,小贩推车叫卖的“高邑磨盘柿”成了最佳气氛组。咬开晶莹的柿肉,耳边是萨克斯吹奏的《万泉河水》,这种混搭的滋味,恰似高邑文化交融的缩影——东汉刘秀登基的千秋台遗址与石家庄国际陆港的集装箱同框,建陶产业的现代化厂房与凤凰山新石器时代石斧出土点隔路相望。

如今这场冬日的文化盛宴已超越简单演出,成为观察北方县域民生的窗口。当杂技演员谢幕时故意失误摔个屁墩儿,当法官帮着老乡用手机拍普法短视频,当游客跟着《月夜》舞蹈现学现跳——这些未经设计的真实瞬间,或许比任何旅游宣传片都更能诠释“热气腾腾的生活”。下次冬游河北,不妨来高邑村晚的长条凳上挤个位置,保证暖身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