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长都可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孩子写作业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提醒无数次才完成作业。
于是,不安的念头浮现:我孩子专注力差不会是多动症吧!
上网一查,更焦虑了——ADHD的常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时间观念弱,容易迟到、拖延,粗心大意,嘴比脑快……这不就是我家孩子的日常吗?
别遇到孩子专注力问题就想到ADHD,今天我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专注力的话题讲清楚。包括什么是专注力,他受哪些方面影响, 以及普通的专注力差和ADHD之间的区别。

01
专注力是怎么回事儿?
简单来说,专注力是大脑分配认知资源的一种机制。
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时,大脑会调动更多资源处理相关信息。负责调配这些资源的“总指挥”是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它掌管规划、决策等高级认知功能。
而帮助前额叶做出分配决策的关键信号之一,就是多巴胺。
很多人误以为多巴胺仅仅是“快乐因子”,实则它与专注力、执行力密切相关。
当某件事能激发多巴胺释放,大脑就会认为“这事有趣,值得投入”,从而分配更多资源,让你更专注。

专注的最高境界是“心流状态”。
这时,大脑的另一个结构,纹状体开始发挥作用,它像过滤器般屏蔽无关感官信息。
前额叶如聚光灯,纹状体如筛选器,二者完美协同,多巴胺释放提升25%-35%,让你沉浸其中,忘却时间。
02
普通分心与ADHD:三大本质区别
既然所有孩子都可能分心,但是你从原理上一看,你会明白ADHD他成因是什么?
他们的大脑天生的前额叶更薄,供血更少,这就是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
那回过头来你再看小孩儿,他大脑的前额叶本身就是在发育过程当中呢,就还没有长好,所以你看他多动,注意力不集中,都是正常现象。
这些事情就是会和ADHD非常容易混淆,所以说首先一点,我们家长没有必要疑神疑鬼的。
如何区分是正常的专注力不足还是ADHD?关键看三点:
1️⃣刹车系统:能否“刹得住车”?拿写作业举例:普通孩子也会分心,但经家长提醒,能够重新回到任务。他们可能效率不高,但最终能完成。
而ADHD孩子则像刹车失灵的汽车,你提醒后,他们可能短暂回归,但转眼又彻底忘记任务。
他们跑出去喝水,可能就完全忘记作业这回事。这不是故意对抗,而是大脑的“刹车系统”天生不同。
普通孩子是“不想专注”,ADHD孩子是“不能专注”。这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2️⃣情绪风暴:能否平静归因?情绪表现是另一关键区别。普通孩子也会有情绪波动,但情绪过后能平静下来,并能说清原因。
ADHD孩子则不同:他们可能因游戏失败而突然爆发,情绪激烈且难以平复。事后问及原因,他们往往说不出了所以然。
这种情绪冲动与前额叶功能密切相关,他们不是脾气差,而是大脑的“情绪方向盘”握不牢。
3️⃣场景特异性:是偶尔还是持续?最关键的区别在于:问题是否“挑场景”。
普通孩子的专注力问题通常有情境性:学习时不专心,但玩游戏时很投入;在家调皮,在学校守规矩。
ADHD孩子则不然,他们在所有场景下都表现一致。这不是主观上不想做好,而是客观上无法自控。
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模式不是偶尔出现,而是持续数月甚至更久,跨场景一致存在。
03
别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必须强调的是,以上三点仅为参考,绝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判断孩子是否ADHD,我们不能光靠表面现象,也不能仅凭网上几个专家说几点原因,你就能够判断出来,而是需要正规医院的专业评估。
家长的过度焦虑比孩子实际存在的问题可能更危险。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即使孩子确诊ADHD,也绝非世界末日。

ADHD不是“缺陷”,而是大脑运作的一种特殊方式。许多杰出人物如菲尔普斯、威尔·史密斯等都公开表示自己有ADHD,但这并未阻止他们取得卓越成就。
ADHD孩子不是有问题,而是有特点。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这些特点显得格格不入,但通过科学干预和行为引导,他们完全可以绽放独特光彩。
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稳固的亲子关系。“科学方法有效的前提,是亲子关系靠得住”。无论孩子面临什么挑战,不贴标签、不打击自信,才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根本。
记住,孩子的专注力问题,真正考验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的心态与智慧。保持清醒,给予支持,咱家孩子怎么着都错不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