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4楼、14楼不能买?真正不能买的是这5个楼层,白送都不能要!

买房的时候,总能听到各种说法,有人避讳“4”“14”,觉得不吉利;也有人坚持高层采光好,越高越贵。但真到了自己选房,才知

买房的时候,总能听到各种说法,有人避讳“4”“14”,觉得不吉利;也有人坚持高层采光好,越高越贵。但真到了自己选房,才知道楼层这件事不是看数字,而是看“体验”。有的楼层,问题不是风水,而是实打实的居住麻烦。买之前多了解一点,能少踩不少坑。

一、设备层上下的楼层,噪音能逼疯人

在很多高层住宅里,开发商会把水泵房、风机层、电梯机房放在某些固定楼层,比如顶层或中间的技术层。表面上看,这些层和普通住宅没区别,但住在设备层上下的业主,日子可不太安稳。

晚上躺在床上,耳边传来轻微的“嗡嗡”声,像风扇又像马达,一开始还能忍,久了整个人都烦躁。白天还好,一到夜里,噪音更明显。有些人买房时被样板间的安静迷惑,等入住后才发现是个“噪音套房”。

最难的是,这种问题投诉也不好处理,物业多半会说“设备合规、符合标准”,但你受不受得了,只有自己知道。

买房时,如果看到“楼层带有设备层”,最好提前打听清楚,尤其是上下两层的房子,能避就避。

二、污水主管道层,容易渗漏、反味

在高层建筑中,每隔几层都会有一层集中布置排水管道,也就是“污水主管道层”。这种楼层看不出来,但时间久了问题就暴露。管道接缝老化、维护不当时,墙体可能会返潮,严重的还会有异味渗出。

有业主反映过,卫生间常年有股下水道味,明明天天打扫,却根本除不掉。原因就是自己住在管道层,气味从管井里往上窜。更麻烦的是,这种问题即使重装防水也治标不治本。

买房的时候,可以问清楚物业或销售人员,哪一层是管道集结层,如果他们支支吾吾,那就该留个心眼。

三、顶层的浪漫,往往藏着渗水的烦恼

很多人被顶层的“景观视野”打动,觉得采光好、空气流通、不被遮挡。但只要经历过夏天和雨季,就会发现现实并不浪漫。

顶层最怕两件事:漏水和闷热。房顶防水层再好,也经不起年复一年的暴晒、暴雨,一旦出现裂缝,渗水就成了“常客”。有的业主为了修补防水,不得不每隔几年重新做一次。

而夏天的温度更让人难受。顶层楼板直接被太阳炙烤,屋里热得像蒸笼,不开空调根本呆不住。有人说“加一层隔热层就好了”,可那是额外的费用和维护成本。买顶层的人,往往是被“视野无敌”迷了眼,却忽略了居住舒适度。

四、低层的灰尘和蚊虫问题,不容小觑

有人喜欢低楼层,觉得方便,出了门就是地面,不用等电梯。确实方便,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灰尘、潮气和噪音。

尤其在1楼到3楼这段区域,车来车往,灰尘多、尾气浓。夏天开窗通风,空气质量反而更差。而且靠近绿化带、垃圾桶、排水沟的位置,蚊虫也多。晚上开窗睡觉,第二天屋里能飞好几只蚊子。

更尴尬的是潮湿问题。南方地区尤其明显,梅雨季节墙体发霉、地砖打滑,衣柜都能“长毛”。虽然方便,但舒适度真的要打折。

五、消防层或避难层附近,噪音与人员流动频繁

高层建筑通常会设置消防层或避难层,那些位置出入频繁,有的还设有公共设施,比如消防泵、排风设备、应急通道。

很多人图便宜买了这种楼层,入住后才发现,隔壁墙后就是设备间,白天有工作人员维护,夜里有排风声。有的避难层还被人私自用作杂物间、健身区,人员出入多,安全隐患也大。

这些楼层看起来“正常”,但价格往往比同楼层低个几千一平,其实是开发商自己心里也知道不好卖。

有经验的房产中介常说:“房价能谈,楼层不能凑。”这话一点不夸张。楼层选得好,日子顺心;选得糟,天天后悔。买房不是拼运气,是拼眼光。能提前避坑,就等于省下一大笔买房后的烦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