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本周六在杭州,和6位顶尖科学家当面聊聊诺奖

每年十月,当诺贝尔奖的光照向世界,科学提醒我们:人类的边界,不在宇宙的尽头,而在认知的起点。2025 年诺贝尔奖已陆续揭

每年十月,当诺贝尔奖的光照向世界,科学提醒我们:人类的边界,不在宇宙的尽头,而在认知的起点。2025 年诺贝尔奖已陆续揭晓,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斯德哥尔摩,聚焦在那些定义了人类知识边界的重大发现。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的重大突破——量子电路跃迁与能级量子化、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构筑和免疫系统“自我容忍”机制的发现,正在揭示着下一个十年的科技走向。

这些颠覆性的成果,究竟“颠覆”在哪里?这些被诺奖认可的技术从实验室发现到理论突破再到现实应用,中间还隔着几道产业化的坎?这些疑问或多或少曾出现在你的脑海中。

“未来科学π”链接大众,是了解前沿科学和科技产品的通道,一项项科技突破,正在小数点后第∞位编织着同一张未来之网。今年,“未来科学π”已经在杭州梦想小镇成功举办了 20+场主题科普活动,从量子计算到人工智能,从生命科学到新能源,场场爆满,让人直呼“涨知识”!

我们拒绝“泛泛而谈”的科普,而要站上科学之巅,直面科学突破背后的逻辑、转折与未来可能。本期“问道科学之巅:解读 2025 诺贝尔奖”活动将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切入:为什么这个免疫系统机制能撬动未来医疗?再到诺贝尔化学奖解读分享:这个“分子框架”的构造,为何能引发材料与能源产业链震荡?最后转向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微观世界的量子跃迁,如何成为下一代计算与通讯的旗帜?

本期活动集结了来自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顶尖高校的科学家和产业一线的顶级“翻译官”,结合自身专业领域研究和产业实践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那些“看似高冷”的科学发现转化为每个人都能感知的科技动向。你将听见的不只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也许还有“怎么办”。

分享嘉宾阵容

潘利强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长聘教授,药学院副院长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长聘教授,药学院副院长,浙二医院兼聘教授。2014 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院,2015-2018 年为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现为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生物技术”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浙江省特聘专家等;入选 2021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Asia Pacific)榜单;现为浙江省药学会理事及生物制药专委会主委、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委会联合发起人及副主委,STTT 期刊编委等。现从事抗体类药物等新型生物技术药物方面的研究,在 Cell, PNAS, JACS,德国应用化学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 40 余篇,授权生物药物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6 项,国外发明专利 8 项,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 10 多项,其中 11 项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已成功转让。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 2 项,浙江省尖兵科技计划项目 1 项。

张漩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研究员

张漩于荷语鲁汶大学 (KU Leuven) 材料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他继续在 KU Leuven 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张漩于 2019 年回国在西南大学任职副教授,2022 年入职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入选“浙江大学求是科创百人计划”“青年人才卓越计划”“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创新创业杰出奖”“杭州市西湖明珠人才计划”,杭州市特聘专家,杭州市 C 类人才(省级领军人才),浙江省“产学研合作创新人物”等。近年来团队专注于 MOFs 材料大规模生产及其在电池中的应用,具有丰富的研究经历和良好的学术积累。目前为止,在著名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90 余篇,申请专利 30 余项,主持相关项目 8 项。同时团队具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团队在 2022 年成立浙江汶纳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多孔材料的大规模生产以及其在能源和环境中的应用,在 2023 年入选“杭州市 5213 计划-新锐类”企业,2024 年获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已获千万元融资。

吴大勇

蓝廷新能源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吴大勇博士,2002 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有机化学专业,师从佟振合院士;随后在德国具有五百余年历史的名校 Tübingen 大学无机化学所开展博士后工作,催化专业;2005 年 10 月回国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理化所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主任、生态和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从 2006 年至今,他精研锂电池隔膜和锂电材料二十年,熟悉行业、精通锂电关键材料的制造技术;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北京市科委重点科技项目、863 计划项目、中科院战略性 A 类先导专项子课题、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研究任务,是国内膜材料与膜技术、复合材料领域知名专家、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教育部等部委科技项目评审专家。2021 年 5 月创立蓝廷新能源科技 (浙江) 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李牮

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

李牮,2008 年于香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先后于日内瓦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7 年加入西湖大学任理学院特聘研究员。李牮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拓扑物态和拓扑量子计算的相关理论研究。曾获得过美国布拉瓦尼克青年科学家(Blavatnik Regional Awards for Young Scientists)工程和物理类最高奖。

李新浩

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助理教授

李新浩,2015 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2021 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21‒2025 年间先后加入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和哈佛大学物理系任博士后,从事低温惰性基底表面电子量子比特的研发。2025 年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任助理教授。

张光晋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科亿氨新能源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光晋,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电催化、人工固氮、固碳,能源转化等。他长期致力于与能源、环境相关的无机光、电功能催化材料及绿色可控合成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在人工固氮、燃料电池电极催化、CO₂还原、尿素合成等所电催化过程及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共在包括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CS Nano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 SCI 论文 150 余篇,他引 9000 余次,H 因子为 51。先后获得欧盟玛丽居里计划学者(Maire-Curie Fellow)、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相关人才计划”、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优秀会员”,京优博优秀博士论文指导奖等多种奖励。承担并完成包括国家“863”计划,国际合作重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以及多项企业委托项目。

10 月 25 日(本周六)下午 14:00-16:30,来杭州梦想小镇络绎科学,一起打破知识壁垒。在这个充满创新基因的场域,我们提供了充足的 Q&A 交流时间,你的每一个问号,将由一线科学家们亲自解答。孩子的科技探索种子、你的创业灵感、公司的下一个合作伙伴……或许就在这里。本期活动限 50 席,点击报名链接,抢占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