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每100分钟一列班列背后的隐形力量:电力如何点亮陕西运输大动脉

西安国际港站,一声汽笛长鸣,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西安)缓缓西行。这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如今已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

西安国际港站,一声汽笛长鸣,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西安)缓缓西行。这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如今已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

“平均每100分钟就有一列班列进出港”。自2013年首趟班列开行以来,中欧班列(西安)已累计开行超2.5万列,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

班列飞驰的背后,是一条条银线织就的坚强电网。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正以强劲电能,为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供坚实保障。

纵横的银线、飞驰的班列,陕西正将“不沿边不靠海”的区位劣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

01坚强电网,构筑国际枢纽“硬支撑”

西安国际港站的繁忙景象,是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缩影。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达4985列,同比增长25.1%。

这一数字背后,是陕西电力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

为满足西安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等高增长区域用电需求,国网陕西电力加快建设西安东北部33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迁改落地工程。该工程包括新建22公里电力专用管廊通道,新建2座电缆终端站,改扩建1座750千伏变电站、4座330千伏变电站。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电力支撑。随着电网建设步伐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已实现由1座330千伏变电站和3座110千伏变电站供电。

在“十四五”期间,陕西电力在西安浐灞国际港率先开展国际先进城市配电网示范区建设,依托“融合终端+双模”用户用电情况采集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实现了供电服务全面提速。

区域供电可靠率已达到99.99%,优质服务惠及港务区商户及群众。

02电力护航,产业集聚提速发展

中欧班列(西安)已成为国内运输时效最快、线路辐射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五最班列”。

这条黄金通道吸引近4000家大宗批发、跨境电商企业聚集。

康佳集团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生产的洗碗机、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纷纷在西安集结,搭乘中欧班列(西安)进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产品完成生产后,一天内即可装箱发货,储存、运输和中转等综合成本可降低三分之一。”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

为助力企业发展,陕西电力开展“早投一个月,报装接电再提速”专项行动。通过强化跨专业协同联动、深化政企协同等方式,报装平均接电时长较上年度缩短30天。

隆基绿能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就受益于此。陕西电力依托联合业扩服务中心,加快项目推进,使客户在项目投运前70天用上电;项目涉及的3台主变投运,正式送电时间较原计划提前了40天。

03 互联互通,拓展“一带一路”合作新空间

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召开,推动陕西与中亚国家合作迈入新阶段。

作为峰会重要合作成果之一,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于2024年初投运。截至2025年2月底,该码头已累计集结转运货物超15万吨,有力推动陕西与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往来。码头的高效运营离不开数字化创新。

“过去,每趟班列都需随车携带纸质单证,抵达边境口岸后进行人工审核,审核特别费时。”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说,“如今,所有单证资料在线同步到边境口岸,通关时间从三四天压缩到最快3小时。”

陕西电力精心开展保电工作,通过设备特巡、24小时值守等方式,为各类国际交流活动提供坚实电力保障。

此外,陕西电力还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如与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计量院就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测技术、数据传输应用等电力技术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对推进两国间电能计量互认和合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陕西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共实施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30项、省级项目370项,国际科技合作成果丰硕。

如今,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的中欧班列,已稳定开行国际干线18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0多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100个城市。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已翻了两番,年均增长18.4%。

银线纵横,班列飞驰。曾经的内陆腹地,如今已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高地。

不沿边不靠海的陕西,凭借坚强电网与开放大通道的协同效应,正在世界经贸版图上重新标定自己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