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朋
微信版第1810期
何元培先生是民国时期广德著名的商人、民主人士和开明绅士,他一生热爱祖国,支持革命,热心公益,服从大局,在广德现代史上留下了厚重的足迹。
一、参与抵制日货
何元培,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生于福建,少年时,因家庭无计生存,被父亲挑在桶里,一路北上,最终落户在广德誓节七塔村一个叫铜沟的山冲里。十几年后,由于父母勤劳, 善于经营,成为远近闻名、资产丰厚的富户, 拥有大片山场和造纸作坊,并在广德城的南门街上开了三家货号,分别销售山货、大纸和南杂。

何元培晚年像
何元培早年在誓节街广德县立第二小学读书[1],1919 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广德, 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彭鸣皋和第二高等小学校长许俊,联合各国民小学校长、教员三十余人,于5月8日成立了广德县五四运动委员会,会址设在第一高等小学内。学生罢课三天。9日,在南门体育场举行大会,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到会的有十八所学校的师生一千余人,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在誓节渡,第二高等小学校长许俊组织和领导学生、商民五百多人举行游行示威,并由学生和商民组织反日联合会,检查日货,不许买卖日货,所有日货都进行登记”[2]。何元培亲身参与了这些爱国运动,启蒙了他的爱国思想,也影响了他之后的人生。
二、担任一区区长
抗日战争时期,何元培担任国民党广德县党部委员、广德县第一区区长。县城沦陷后,他随县政府撤退到柏垫镇。民国二十七年(1938)1 月 29 日晚,面对中央社著名战地记者刘尊棋的采访,何元培向记者讲述了他亲眼所见日军在广德的罪行:“从泗安到广德, 公路两旁还看见几十具被各种侮辱的尸体,让乌鸦和野狗抢来抢去,真是凄惨极了。马王庙有七个,文昌宫四个,还有的奸死以后赤条条吊在树枝上的,有一个真可怜,看来不过二十左右的女子,两手两脚倒捆起来,仰天倒在路旁,下身已经被刺刀划开到肚脐上面。广德城里所有的房子烧完了,没有一间有顶有梁的房子。烧得最厉害是敌人退去前的几天,柏垫这边都可以看见熊熊的火光。他们先是将所有人家里的木器堆在一起,拣顶好的房子先烧, 烧时用汽油把房屋的外部喷好,然后点起火来的。”[3]
几十年后,我们还能读出何元培先生对敌人的仇恨之情。县城被毁,何元培商店被劫掠一空,房屋被烧毁,生意也做不下去,他把家人送回铜沟老家,跟随县政府四处流亡, 一心做好自己的工作,直到抗战胜利。
三、热心公益,参与政治
抗日战争胜利后,何元培联络组织各方人士,积极筹备恢复广德县商会、红十字会,并参与国民党广德县党部和县参议会的工作。民国三十四年(1945)10月,由何元培、黄正万、黄义国等人筹备恢复商会。次年 1 月经县政府批准恢复成立,何元培任商会理事长,黄正万、黄义国、李明华、杨葆才为常务理事,冯庆朝、任成勋、曹培生等10人为理事,何广学为常务监事、梁鸿等4人为监事。下辖10个同业公会,同业公会也设理事长, 为义务性质,县商会向商户收取会费维持日常办公费用。民国三十六年(1947)11 月,何元培辞职,推选黄正万继任。[4]
民国三十五年(1946)6月16日, 广德县临时参议会成立,由任显国、杨光声、孔亚闻、詹凡、蔡树瀛、孙宜英、何元培等 25人组成。蔡树瀛、何元培为正、副议长,县临时议会第一次会议于9月15日至21日召开,闭会期间设驻会参议员5人(包括正、副议长)。[5]
1946年8月28日,奉中华民国红十字会(35)分字1277号通知,广德红十字会重新组织,陈宏图为会长,姜祖荫为副会长,何元培、查培波、戴晓甫、朱学易、吴绪华、温季愚、黎亚豪、刘方、骆思谨任理事。当时和解放初的红十字会有诊疗和医治的功能,1948年9月,县卫生院并入红十字会医院。[6]
1946年10月,广德县商会何元培、彭怡先、吴廷澜等招股筹资 2000 万元 ( 法币 ),开设大通运输商行,承办宣长公路汽车货运业务。[7]
1946 年11月4日,国民党县党部举行第四次执行委员会会议,推举严鸿序、何元培、任显国等15人组成“县党员总清查审核委员会”,负责整饬党务,对县内中国国民党员进行清查登记工作。[8]
四、同情革命,投身统战
抗日战争时期,许道珍等共产党人领导的游击队在广德声名鹊起,其所作所为对同是西乡人的何元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何元培的思想逐渐倾向革命,并利用自己在广德政商界的地位和名声,为共产党地下组织和游击队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1943 年夏,国民党加大破坏共产党组织的力度,大量党员被捕。许道珍给担任国民党县党部委员的何元培写信,要他出面保释被捕的地下党员杨质经等人,后来何元培和杨芳出面将杨质经保释出来。[9]
解放战争时期,郎广游击武装能够坚持和发展的一个硬道理,就是正确掌握和运用了党的统一战线策略。首先开展对国民党地方政府官员的统战工作。吴子芳、何元培、何振铎等人都是国民党广德、郎溪两县政府极有影响的官员,他们有的是许济之的学生,有的是许家的亲戚、世交。许道珍通过写信、秘密探访等方法请他们出面营救被捕的地下党员和游击队战士。这个方法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先后有几百人被保释。[10]

新四军苏浙皖边区司令部遇险的铜沟岭
民国三十四年(1945)10月30日,留守江南的新四军苏浙皖边区司令部武装在广德南乡海峰一带被国民党正规军千余人包围袭击,司令员熊兆仁等于次日突围到铜沟一带, 前来营救的广德游击队领导人许道珍遇到铜沟乡绅何元培的地方武装(团丁),何元培在地方是个开明绅士,之前也帮了广德游击队很多次忙,与许道珍等素有交集。新四军苏浙皖边区司令部武装在何元培武装的帮助掩护下才得以突围……
早在1943年10月新四军16旅48团挺进广郎敌后,许道珍公开打出“中共广郎中心县委游击大队”的旗号,下山配合新四军打鬼子,在此影响下,各地纷纷成立了农民武装和地方武装,包括红枪会、土枪队、大刀会、拜把子兄弟会等,这些抗日力量屡屡发起对敌人小规模有效打击。通过有效交流,他们大多成为游击队的友军和潜在的统战对象,这次帮助解围的何元培武装就是一例。[11]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准备发动渡江战役,中共中央华中局指示皖南地委,为迎接大军渡江南下做好准备。此时,许道珍和游击队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所有统战对象,开展策反国民党地方政府及其武装的工作。许道珍等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3个月时间,给国民党政府官员写了 300 多封信,向他们宣传我党我军“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赎罪、立大功受奖”的政策,规劝和敦促他们起义或向游击队投诚。当时的统战人士何元培、吴子芳、徐步芳等人都被发动起来,带着许道珍的信件到国民党县、区、乡各级政府的官员中秘密开展策反工作。[12]
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后,4月23日,国民党广德县县长卢慕曾立即召集县政府军事科长, 各区、乡镇长,国民兵团连以上人员到县政府参加紧急会议,会议要求全体军政人员集中南撤, 并隐藏或烧毁粮食。会议结束后, 国民党景贤镇镇长汤瑞武、凤井乡乡长简法尧、高湖乡乡长黎孝弟等应邀到城关北门的门口塘粮食征收处主任王邦泉家吃晚饭。
一到王家,汤瑞武就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昨天夜里,许道珍派何元培、何振铎、杨质经找到他,叫他不要继续追随国民党反动政府, 立即带领自己手下向人民政府投诚……4 月25日晚,吴振球、汤瑞武等率部在后岗庙向共产党游击队投诚。[13]
五、参加人民政府工作
广德解放后,1949年4月28日,许道珍到广德县城,组成临时政权机构,吸收一批民主人士参加新政府的工作,因为对解放广德做了贡献,何元培也怀着为国为民的情怀,参与其中。
1950 年2月,何元培被选为第一届广德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并于当年4月当选为第二届广德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 其后至1954 年7月,一直担任广德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1950 年 2 月至 4 月,任第一届副主席;1950年4月至9月,任第二届副主席;1950年9月至 1954年7月,任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常务委员)1954 年7月,广德县成立人民委员会后, 何元培至 1958年5月,一直担任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 年7月至1957年1月,任第一届委员;1967年1月至 1958年5月,任第二届委员)。[14]
除了在政府工作,何元培还担任了一些协会的组织和领导工作。1951 年初,广德县中苏友好协会成立,会长庞振明,设干事办理具体事务,干事有何元培、骆思贤等人。1954年4月撤销。[15] 中苏友好协会撤销的原因,据说是上级新精神指出,所有中国人民都应该是中苏友好协会会员,各地不应再设友协机构。

1955年10月3日何元培等任职的文件
何元培还是新中国广德红十字会的首任领导人,1952年8月,皖南行署编制委员会规定中国红十字会广德分为编制四人(总干事、干事、会计、工友),10月恢复广德红十字分会,何元培任总干事。[16]
1958年,何元培响应国家号召,减少城镇人口,举家下放到广德县东亭乡。1963年4月因病在东亭乡下去世。
解放初期,广德县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待遇低,生活艰苦,还时常受到国民党军潜伏人员和土匪的骚扰,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因此退职回乡。但何元培先生毅然将十七岁的儿子何坤贤送到人民政府,担任乡镇税收员的危险工作, 期间曾两次遭遇土匪,一次他的同事被缴了枪,一次拼命跑,土匪的子弹把棉裤打了个洞。可是何坤贤并没退缩,一直工作到九十年代初离休,仍然被税务所返聘,为税务工作添砖加瓦。这也是何元培爱国敬业的精神,言传身教的充分体现。
注释:
1.何元培孙子口述
2《. 广德革命斗争史调查资料》,编号1-19-12,第 21 页何元培口述资料
3.文艺社刊行 1938 年秋江等编《敌寇暴行录》第 88-90 页
4.方志出版社 1996 年 11 月《广德县志》第423 页
5. 同上第 401、439 页
6.《广德文史资料》第二辑第 102 页
7.方志出版社 1996 年 11 月《广德县志》第222 页
8.同上第 375 页
9.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 年6 月《赤胆忠魂—— 许道珍和他的战友们》第 135 页
10.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5 年 3 月《广德文史第十二辑》263-264 页
11.《新四军在广德历史研究》张光辉《铜沟岭脱险记》
12. 同 10第 266 页
13. 同9 第 400-402 页
14.《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广德县组织史资料》第 243-245、499-504 页
15. 同 4 第 426 页
16.《广德文史资料》第二辑第 103 页
(作者系宣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广德皖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经理)
制作:童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