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南昌航空大学就业怎么样? 航空特色引央企、适配地方聚企业

每年金秋的求职季,一场场招聘会总在高校校园里上演,按理说,招聘会的设立,是岗位与专业的精准咬合,是企业与学生的深度共鸣,

每年金秋的求职季,一场场招聘会总在高校校园里上演,按理说,招聘会的设立,是岗位与专业的精准咬合,是企业与学生的深度共鸣,更是学校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清晰作答。

在南昌航空大学,像这样的招聘会不计其数,它们往往不用刻意标榜,就能让人在人流与交流中,触摸到昌航的独特气质。

就像2025年9月12日,那片矗立着飞机模型的广场上,一场特殊的招聘会曾让不少学生驻足良久:47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属单位的展位连成一片“蓝色矩阵”,中航西安飞机的展架上,大型客机的零件图旁标注着 “急需航空制造专业人才”,成都飞机工业的HR手里,拿着厚厚一叠学生的课程设计报告,不时停下来和围拢的学生讨论“发动机叶片的加工工艺”。

近4000名毕业生穿梭其中,有人捧着《航空宇航推进理论》教材追问技术细节,有人带着无人机社团的实践成果寻求合作机会,连校领导都穿梭在展位间,一边倾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反馈,一边给学生支招“把实习经历和岗位要求对应起来,才能更打动人”。

这场招聘会的特别之处,从不是参与企业的数量,而是它背后藏着的“供需默契”。能吸引如此多航空央企组团而来,绝非偶然。要知道,航空领域对人才的专业门槛极高,从材料性能到制造精度,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扎实的学科支撑。

而这场招聘会的“底气”,正来自于昌航数十年对特定领域的深耕:那些与航空产业高度契合的专业设置,那些能让学生亲手操作的实验室,那些对接企业真实项目的课程设计,才让毕业生能在与央企HR交流时,说出“我做过类似零件的应力分析”这样有分量的话。这便是好的招聘会的意义:它不只是岗位的堆砌,更是该校育人成果的“可视化呈现”。

仅仅一个月后,另一场招聘会又在校园里拉开帷幕,这次的主角换成了地方产业。井冈山经开区的人社局带着满坤科技、江西航天经纬化工等企业而来,把“岗位柜台”搬到了学生宿舍楼下。

最终304份有效简历的背后,是另一种维度的“适配”:学校没有把特色局限在某一个领域,而是让学科布局同时扎根地方产业需求。那些与新能源、电子信息相关的专业,那些紧扣区域产业规划的课程调整,让毕业生既能追逐“航空报国”的理想,也能接住家乡产业发展的机遇。

而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招聘会更像“家门口的成长资源库”。在这里,他们不仅能拿到Offer,还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指导:针对航空企业的笔试,有专项培训;优化简历时,有行业专家手把手教;就连家庭困难的学生,也能得到“一人一策” 的帮扶。那些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有的走进了航空央企参与大飞机研发,有的扎根地方新能源企业成为技术骨干,他们的选择,恰恰印证了昌航的价值—— 是培养遥不可及的“精英”,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与自身能力、时代需求契合的方向。

当夕阳落在广场的飞机模型上,抱着Offer的学生脚步轻快,展位旁的岗位清单还留着密密麻麻的标记。这所学校的动人之处,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特色口号,而是用一场场招聘会、一次次精准服务,交出了一份关于“育人” 的答卷.

而这,便是南昌航空大学藏在招聘会里的独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