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今日重阳节,别管有钱没钱,牢记“1不吃,2不做,3习俗”,不富也安康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九”在古书中被定为最大的阳数,重阳节又被称为“九九节”。老辈人常说“重阳过对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九”在古书中被定为最大的阳数,重阳节又被称为“九九节”。

老辈人常说“重阳过对节,安康一整年”,流传下来的“1不吃,2不做,3习俗”,也不是随口说说,而是融合了多个方面的智慧。

有朋友会问,分别具体指什么?下面小帮手就详细和大家说说。

先说“一不吃”

重阳节的“一不吃”,指的是生冷寒凉食物,比如冰镇的水果、饮料、寒性蔬菜等。

九月初九重阳节时,已到了深秋时节,如果吃寒性食物可能会刺激脾胃,让我们感到脾胃不适,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看似“温和”的食物也需谨慎食用,比如西瓜、梨、螃蟹等,在重阳节前后不宜过量食用。

再说“二不做”

第一,不贪凉露体

到了重阳节以后,寒气逐渐增加,如果贪凉露体的话,容易出现咳嗽不适。

尤其重阳节去登高的朋友,山上的气温要比平地低的多,并且风力较大,如果穿着单薄,容易导致风寒。

老辈人常说“重阳不露脚,露脚招寒邪”,如果过了重阳节,还穿凉鞋、拖鞋的话,一旦脚部受凉,可能会导致关节疼痛等。

因此,到了重阳节后,要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冻。

第二,不过度悲秋

到了重阳节后,即将进入冬季,室外草木凋零,容易让人产生“悲秋”之情,如果过度伤感的话,可能会导致气短、乏力等。

古人之所以会在重阳节进行登高、赏菊、赋诗等活动,一定程度上,也是缓解负面情绪的方式。

如今的话,可以在重阳节这天参与家庭聚会,同时,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最后说“三习俗”

1、登高

登高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重阳节最具标志性的习俗之一。

按照民间的说法,登高寓意“步步高升”,不仅是对个人学业、事业的期许,也是对长辈健康长寿的祝福。

按照实际登高过程来说,九月初九已到深秋,气温低,降雨少,上面已经提到,容易让人产生“秋郁”之气。

而在登高时,不仅能够活动筋骨,还能够借助自然之气,缓解“秋郁”之气。

2、插茱萸、佩香囊

茱萸又被称为重阳节的“吉祥信物”,古书中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到了九月初九后,虽然寒气已出现,但是蚊虫还没有完全退去。而茱萸的特殊气味,能够驱虫、避秽。

与插茱萸相伴的是佩香囊,在重阳节这天,大人们会给家里的小孩佩戴香囊,里面除了茱萸外,还会加入艾叶、藿香、薄荷等。

3、饮菊花酒、吃重阳糕

菊花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不一样的寓意。

其一,菊花有“隐逸君子”的象征;其二,菊花耐霜耐寒,也有“长寿”的寓意。

而在重阳节这天喝菊花酒,有上述2方面的暗示。想要酿造菊花酒,需要在农历九月采摘新鲜菊花,与糯米、酒曲一同发酵,历经数月而成。

重阳糕也称为“花糕”“菊糕”,主要以糯米、面粉为原料,里面可以加入枣、杏仁等干果,或者自己喜欢吃的干果,然后蒸制而成。

综合上述内容,重阳节的习俗和禁忌,都是古人们顺应时节的智慧。

如今的社会下,虽然不必完全遵守,但是核心内涵还值得传承,守护身心健康。

今天就是重阳节,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