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称没他就不拍摄,冒着风险启用有不良记录的艺人,文章凭什么让张黎拿自己的口碑去冒险?
一部剧被全网抵制,后人或许会反对,连投资方都心生担忧,不过导演却决然拍桌道:“少了文章,我便不导《少帅》”
2014年“周一见”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文章公众形象随之下滑不少,可张黎导演偏偏在这时候“反其道而行”,不但坚持让文章当男主角,还为说服持反对意见的人四处周旋,几乎和制片方产生矛盾。

众人纷纷猜测,这位当时被称作“渣男”的演员究竟具备何种能耐,竟能让以严苛著称的张黎拿自己多年积攒的口碑去冒险?
《少帅》并非一般古装剧,它叙说的是张学良的毕生,从东北少帅到民族元勋,每一个细节都牵扯着前史爱好者的心,而且张学良的后人还在世,音讯刚传出时,张家后人径直揭露表明“不认同文章”,觉得他个人品德不足以般配扮演前史人物,网友也炸了窝,交际渠道上满是“换角”的呼声,有人乃至叫嚣“他演我便不瞧”,连剧组官微都被骂得封闭了谈论。
若换作其他导演,大多会顺着舆论找流量演员来救场,可张黎没如此行事,在剧组会议上,他拍了下桌子,说道:“文章的眼神里有张学良年轻时候的那种野劲儿,这种劲儿并非随便谁都能演出来的”,并且他还亲自去跟投资方谈判,拍着胸脯保证:“票房和口碑由我负责”。

接着有工作人员说,那段时间张黎每天得接十几个说情或施压的电话,有时刚挂电话,就坐到监视器前抽烟,可一直没说要“换角”的事。
而文章也没辜负这份信任,入院前的三个月当中,他始终待在租来的小屋里,桌上摆着《张学良传》《东北军史》这类历史资料;吃饭的时候瞅着张学良的老照片瞧,一遍又一遍地看纪录片,还把张学良接受采访的音频存到手机里,走路的时候听,健身的时候也听,乃至模仿他说话的腔调跟节奏。
一回剧组聚餐时,他饮了些许酒,忽然以张学良的腔调说道:“咱东北军不可怕”,身旁的演员惊恐,还以为他入戏过深未回过神来。
拍摄“戒赌”那幕场景时,文章更是投入到自我折磨的境地,为了演出张学良戒赌时的憔悴与挣扎,他提前三天未怎么进食,每日仅饮少量水,体重掉了近10斤,脸颊陷了进去,眼窝也陷得能放进两颗石子。
拍摄时导演让他表现想碰赌具又强忍着的挣扎神情他连续演了八次最后一次直接跪到地上双手死死抓住桌角指节泛白发亮眼睛布满血丝泪水不停往下流在场工作人员看到这一幕眼眶都红了。
后来这段戏播出来,网友的评价彻底反转,有观众在弹幕中称,看到他跪地的模样好似真见到了当年挣扎的少帅,还有历史博主专门制作视频对比该演员的表演与张学良的真实经历,称其抓住了人物的精髓,不是在饰演张学良,而是他就是张学良。就连之前持反对态度的张家后人,看过剧集之后也松口称:“他演绎得颇为用心,未对那个角色有所糟蹋”。
事实上在《少帅》之前文章就已然用演技证实过自身,2010年筹备拍摄《雪豹》时张若昀的父亲张健是制片人,按理说近水楼台理当先得月,张若昀试戏呈现也挺不错,可是导演陈浩看完试戏后,径直对张健道“周卫国这个角色,得让文章来演。
那时有人劝导演不要得罪制片人,不过陈浩表示:“自己想要的是能把戏撑起来的演员,而非靠家里关系的人。
结果证明导演没看错,文章所饰演的周卫国,从上海复旦大学的花花公子,转变为军校中不服输的学员,而后成为抗日战场上的铁血军人,各个阶段的转变十分自然。

有那么一场戏,周卫国晓得自个儿亲人叫小鬼子给害了,他立在坟前,没放声大哭,就只是紧紧攥着拳头,牙关咬得死紧,嘴唇都渗出血来,眼里的仇恨好似要燃烧起来,最后挤出一句“我跟小鬼子势不两立”,那情形比撕心裂肺地哭喊还叫人心里不好受
存在网友彼时称周卫国之后再也没有抗日剧男主的巅峰人物,也有人打趣就算张若昀有个当制片人的父亲,比拼演技也比不上文章,之后《雪豹》重播了数十回,每一次播出都有新观众被吸引住,文章饰演的周卫国成了很多人心目中抗日剧男主的代名词。
如今诸多肥皂剧中,演员们的表现实在称不上好,拍古装剧之时,主演连骑马都采用替身,近景镜头仅露出个脑袋,背景全是绿幕;拍哭戏挤不出眼泪,便依靠眼药水与后期弄特效,那表情呆板得如同蜡像一般;还有人连台词都不想背诵,拍戏时直接念“1234567”,全靠后期配音来拼凑。
来瞧瞧其他人的看法,有人吐槽:“当下的剧集并非拍摄而成,而是靠P图打造出来的,演员的演技还不及我家楼下宠物狗会做表情“。
经对比便可知晓,那些时光里的经典能成为经典,并非是因服化道有多精巧,也并非是因宣传有多周全,而是因为有像文章这类的演员,愿意为一个角色死钻细节,尽力贴近人物;还有张黎、陈浩这类导演,乐意冒着压力挑选合适的演员,而不是挑选流量大的演员。
他们把演戏当作事业来对待,可不是为了赚钱;把角色当作要用心去对待的朋友,而不是当成刷存在感的台阶。
现在说到演员,有的人跟着流量的风走,觉得长得帅、粉丝多就是好演员;可有的人就喜欢那些有争议但有本事的老戏骨,觉得演技才是演员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
观众的目光向来敏锐,你是否用心去演戏,众人一眼便能察觉,如同文章一般,即便曾有过争议,不过谈及《少帅》与《雪豹》,没人能否认他的演技;而那些依靠流量和替身的演员,或许能红一时,但很快就会被观众遗忘。
娱乐圈里的热度就像一阵风,吹过就没影;可那出色的演技和敬业的态度就跟美酒似的,日子越久越香。
祈盼当下的演员多多向往昔的文章取取经,莫总想着投机取巧,多下些苦功夫;也期望导演们多多向张黎取取经,莫那般看重流量,选角之时更具底气些。
唯有如此,方能拍出更多令观众铭记的好剧,方能让“演员”这一职业,切实当得起“艺术”这两个字。

作者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只针对演技,请勿上升到个人情绪或人身攻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