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冲樽俎(zhé chōng zūn zǔ),原指在宴席上运用策略取得征战胜利;后泛指通过外交谈判制敌取胜。成语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而太师其与焉。”

春秋中期,在“秦晋之好”的大背景下,晋国在确保了侧背安全后,不断吞并周边小国,领土迅速扩张,进而得以与齐国接壤。随着地缘冲突的加剧,作为当世的两大强国,晋国与齐国之间时常爆发战争。
晋平公元年(前557年),刚刚即位的晋平公,便立即出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焚毁临淄外城。
晋平公八年(前550年),齐庄公为复仇,策动栾逞在曲沃造反,并袭击晋平公所在的绛城,晋平公一度被逼入绝境,后栾逞战败身死,栾氏被灭族,而齐军则趁机攻取朝歌后退军。

晋平公十年(前548年),齐庄公被大夫崔杼所杀,晋平公趁机出兵攻齐,于高唐大败齐军。
齐庄公死后,其异母弟杵臼即位,是为齐景公。此后,由于崔杼与庆封家族争权,齐国一度陷入内乱,先是庆封诛灭崔氏家族,后庆氏家族势力又被田氏、鲍氏、栾氏、高氏联手清除,至此齐国政局才算基本稳定。
得知齐国内乱,晋平公企图再次攻打齐国,为此他派遣大夫范昭出使齐国,以刺探齐国形势。
范昭抵达齐国后,齐景公以盛宴款待于他,晏婴等齐国大夫一同作陪。

酒至半酣,范昭借着酒意向齐景公说道,“请您赐给我一杯酒喝吧!”
齐景公回头对左右侍臣说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吧。”
范昭从侍臣手中接过酒后一饮而尽,然后便将酒杯还给了侍臣,侍臣也没有多想,捧着酒杯便要返回齐景公身后。坐在一旁的晏婴,将这一切看在眼中,见状厉声命令侍臣道,“扔掉这个酒杯,为大王另换一个。”

依照当时的礼节,君臣在酒宴之上,应该各自使用自己的酒具,绝对不能混淆。范昭使用齐景公的酒杯喝酒,本就是为了混淆君臣之礼,以观察齐国君臣的反应,没想到却被晏婴识破了。
酒具更换完后,酒宴得以继续。范昭一计不成,便又想出一计,他假装酒醉起身,在场中跳起舞来,并对管理乐工的乐官说道,“能为我演奏成周的乐曲吗?我愿给你跳个舞。”
乐官摇头道,“恕我愚昧,并没有练习过此曲。”范昭闻言只好作罢。

酒宴结束后,齐景公对晏子说道,“晋国乃是大国,派人来打探我国的政局,如今先生激怒了大国使臣,该怎么办?”
晏子回答道,“范昭此人,并非见识浅薄不懂礼仪之人,他只不过是故意要试探一下我们君臣罢了,所以我才要断了他的念头。”
齐景公又转头看向乐官,问道,“你又为何不给客人演奏成周的乐曲呢?”
乐官回答说,“成周的乐曲,乃是天子才能使用的乐曲呀!倘若演奏它,一定要是国君才有资格随乐起舞,范昭虽为大国侍臣,但也不过是个臣子罢了,却妄想使用天子之乐伴奏跳舞,我如何能够替其演奏?”

范昭回到晋国后,将在齐国的所见所闻如实禀告于晋平公,并说道,“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本想试探一下齐国国君,当即便被晏婴所识破;我又想冒犯一下齐国礼仪,又被乐官看穿了。”
范昭认为齐国有晏婴这样的贤臣辅佐,晋国很难有必胜把握,晋平公听了范昭的解释,于是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孔子听说了此事后,称赞道,“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而太师(即乐官)其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