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我以“申论的作答要求”为主题直播授课,并带领学生通过申论真题演练的方式,巩固相关的重点知识点。
为加深学生印象,也便于我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验证教学效果,我上课后,有时会要求学生写学习体会。
本次授课后,一位同学的学习体会,写得比较深刻——既总结了自己之前对申论的理解误区,又谈了本次学习到的具体知识点,还能触类旁通,发散思维,提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当前,申论命题人与培训机构、考生的博弈越来越激烈,集中体现在申论的命题形式和题型越来越活。
以2025年国考申论为例,无论是说明三条“黄河”如何协同发挥作用,还是政府与企业是如何通过良性互动实现成功治水,或是说明S市总工会是如何实现这种新格局,都不能简单以概括题的答题思维和作答方式,拟定答案。
因为结合问题题干和作答要求,申论命题人明显希望考生以概括+分析的方式组织答案。
申论阅卷人的赋分重点,也不再仅限于给定资料中关键的词句,而是更加注重答案中,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如果考生的申论基础和理论不牢,不能理解和把握申论命题人在问题题干和作答要求中给予的“善意”提示,就很难得到高分。
申论的问题题干和作答要求,是申论命题人向考生“坦诚”的载体——没有任何弯弯绕绕,直接坦率,就怕考生看不懂,导致答题方向偏离。
因此,这是考生距离申论命题人命题方向和重点最近的一次机会,能理解和把握,就可以获得不错的分数;反之,答案大概率偏题,甚至跑题。
考生理解和把握的关键,就是打牢申论的基础和理论,这样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这在当前申论命题形式和题型越来越活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关键。
这位学生关于“申论的作答要求”的心得体会,有方向、有内容、有观点、有体悟,可能符合大多考生的申论基础和申论认知,各位同学通过学习,应该能有较大收获,分享给大家。

以下内容未经加工,为原文。
申论的作答要求心得
听课之前答申论题,我很少关注作答要求,对题干的理解也很浅显,抓不住重点,导致答题的时候容易答偏,找不准采分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及练习题,我对申论题目的题干和作答要求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利用好作答要求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答题方向,快速定位采分点。
首先是题干,从题干中可以初步审出答案的主体、客体和核心,然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来判断答案的方向和重点。其次是具体要求,分为全面、准确、条理、逻辑、层次、内容、给定资料、要点突出、要点完整、条目清晰、观点、语言等诸多方面。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概括题和其他题型(分析、对策、公文)的区别,概括题是按点给分,一定要保证采分点关键词要全,句子通顺与否可往后放,而其他题型是按档给分,除了关键词还要考虑整体的格式要正确。还有就是有条理/条理清晰,有逻辑性/逻辑清晰这两对相似的要求,之前完全没有要区分的概念,条理清晰包含有条理,是有条理更进一步的要求,而有逻辑性(侧重答案内容)和逻辑清晰(侧重答案结构)是并列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层次分明一般则指答案在结构上要分段,并且需要提炼小标题前置,如果材料有侧重的话,还要分主次进行排列等等。相同的题目要求在不同的题型中可能有不同的体现方式,还需要结合材料内容,进行综合研判,辅助我们判断答案的结构和形式。

从练习题以及老师的讲解中,我也有很多收获。比如遇到“分析……”“谈谈……”这类披着分析题外衣的概括题,就不能单纯按照概括题来答,这其中暗含着答案内容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果、并列……),答题时要注意写出来的是完整的句子而不是简单的措施罗列。题干的不同问法也决定了答案的结构,比如分析发生了哪些变化和发生了什么变化,后者就要在开头部分多一个总括句。还有关于公文题答案有没有题目的一些小细节,如果题目要求里没有“内容全面”,但是题干里明确给出“提出关于加强……的实施意见”“起草一份《关于加强……的建议》”“提出进一步推动……的建议”等等特别详细的内容,则暗含要写标题。还有很多很多,越学越发现自己基础知识的盲区还很大,掌握好申论的作答要求对后续的答题有很大的帮助,还需要反复多听老师的讲解,后续结合具体的题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