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最新研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降低癌症风险!这些人群用获益最大

阿司匹林素有百年“神药”之称,自从被发现以来,从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再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之广泛,堪称独一无二。不止如

阿司匹林素有百年“神药”之称,自从被发现以来,从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再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之广泛,堪称独一无二。不止如此,近年来,关于阿司匹林能抗癌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癌症杂志上的涵盖了150多万人的新研究中,再次证明,长期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有助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 长期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尤其以消化道癌症最为显著,其中肝癌风险降低最明显,高达33%。

2. 阿司匹林预防癌症的效果与服用时间有关,用药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用药时间在10年以上,可使整体患癌风险下降57%,其中肝癌风险下降70%,胃癌风险下降63%。而且,40岁前服用阿司匹林,防癌效果更明显。

简单来说,想要通过服用阿司匹林起到预防癌症的效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小剂量服用;二是要早用并且坚持长期服用。

说到这,估计有不少患者又有意见了:伤胃的阿司匹林还能预防胃癌?

一、阿司匹林真能预防癌症?

不可否认,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胃肠道反应,这与其对胃黏膜的损伤有关,严重可导致胃出血。但是,阿司匹林能预防癌症的研究也确实是事实,而且不只这一个。

在2020年,《柳叶刀》就又研究表明,在有遗传倾向的高危人群中,服用阿司匹林可使得肠癌风险降低50%,而且这种预防效果可维持10-20年。

在2023年,发表在《英国癌症杂志》上的研究也表明,每天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使得癌症死亡率及全因死亡风险下降20%。

至于阿司匹林能预防癌症的原因,主要可能与其抑制慢性炎症有关,慢性炎症是癌症发生的重要推手,阿司匹林能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此外它还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促进癌细胞凋亡。所以,不仅是预防癌症,还能抑制癌细胞扩散,预防癌症转移,这些看似与阿司匹林无关的“超能力”,都被研究发现了。

只不过,研究毕竟是研究,目前阿司匹林没有防癌的适应症,更不推荐普通人群擅自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癌症。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所带来的出血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阿司匹林的适用人群只有这几类!

阿司匹林的防癌受益需要以长期服药为代价,而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同样会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累积,所以,对部分人群来说,擅自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弊大于利。普通人群也绝对不能为了防癌,擅自服用阿司匹林。

1. 推荐考虑使用的高风险人群

目前,阿司匹林最广泛的应用还是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所以心血管高风险人群以及已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若无禁忌,都要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至于预防癌症,健康人是肯定不能为了防癌来服用的,癌症高风险人群也要经医生评估后,保证没有出血风险,且能耐受长期服药的前提下再行服用,比如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或既往有结直肠腺瘤病史的肠癌高风险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胃癌高风险人群,这些人群可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

2. 绝对不推荐使用的人群

普通健康人,无癌症高危因素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的防癌收益远低于出血风险;出血高风险的人群,包括有胃溃疡病史、消化道出血史、血小板减少、未控制的高血压、正在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禁止服用阿司匹林。

80岁以上的老人或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衰、终末期肾病)者,长期服药的出血风险显著升高,且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防癌收益,也不能擅自服用阿司匹林。

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牢记几点更安全!

是药三分毒,再好的药物吃错了也成了“毒药”,对于阿司匹林来说,即便确实需要长期服用,也要足够谨慎才行,尤其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1. 选对剂型和用法,减少胃肠道损伤

优先用肠溶片,肠溶片在肠道溶解,可减少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需注意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不可嚼碎或掰开。服用阿司匹林时,避免与其他伤胃的药物一起用,比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联用时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务必避开。

有胃黏膜糜烂或轻度溃疡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减少胃出血风险。另外,吃阿司匹林要尽量少喝酒,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降低对胃的刺激。

2. 控制出血风险,定期监测

用药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胃不好的患者最好查个胃镜,排除出血禁忌;用药过程中也需定期做检查,建议每年查一次粪便潜血,出现黑便、呕血、头晕乏力时立即停药就医。另外,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一定要勤测血压,保证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以防脑出血的发生。

3. 不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般都是75-100mg /天的小剂量,患者千万不能擅自调整剂量,更不能擅自停药。若需停药(如手术前),需遵医嘱逐渐减量,尤其是长期用药者,一定要避免突然停药导致血小板功能反跳性增强,增加血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