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1人偷万辆共享单车涉案千万,销赃太快反欠20万

共享单车变“废铁山”,11人团伙偷出天价案上海街头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竟被人盯上“批量偷运”——近日,央视曝光一起特大盗
共享单车变“废铁山”,11人团伙偷出天价案

上海街头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竟被人盯上“批量偷运”——近日,央视曝光一起特大盗窃共享单车案:11人团伙累计偷了超1万辆各品牌共享单车,涉案金额1000多万,创下国内同类案件纪录。更离谱的是,他们偷得太快,收赃的人反而欠了20多万!

2023年6月,上海某共享单车公司报警:140多辆单车一夜“消失”,GPS定位显示它们被堆在空地,大部分定位装置被破坏。警方顺藤摸瓜,发现这是有组织的团伙作案——嫌疑人李某新经营废品站,贿赂过公司前员工,专挑偏僻路段偷车,拆解后卖零件。随着调查深入,团伙扩至11人,他们剪断智能锁、破坏定位,把车运到外地拆解,每辆赚150-200元,远超直接转卖。但因偷得太猛,收赃的人消化不及,反欠团伙20多万。今年,这11人被判刑5到10年不等。

这不是“小偷小摸”,是对公共资源的“抢劫式掠夺”1. 共享单车成“唐僧肉”,贪婪撕碎公共文明

共享单车是便民工具,更是城市文明的缩影。可这伙人眼里,它只是“能换钱的废铁”。贿赂前员工偷位置、剪锁破坏定位、拆解零件卖钱——每一步都透着算计。他们或许觉得“单车没人管,偷了也没事”,却忘了这些车是公司投入数亿的公共资源,是市民依赖的出行工具。

更气人的是,他们拆解的不是“废品”,是社会信任。当市民扫码找不到车,当公司投入打水漂,受损的是整个共享经济的生态。就像单车公司负责人说的:“堆成山的废铁,比直接烧了还让人心疼!”

2. 销赃反欠20万,暴露“盗销一条链”的疯狂

团伙偷得越多,收赃的越慌——这说明他们的“生意”早超出了正常回收范围。李某新以105元收车,拆解后卖零件赚150-200,看似“暴利”,实则是把风险转嫁给收赃者。收赃的人本想赚差价,结果被“盗车速度”拖垮,反欠20多万。这种“畸形链条”,本质是犯罪团伙在“割韭菜”,连收赃的都成了牺牲品。

但更该被唾弃的,是团伙的“无底线”。他们破坏定位、剪断智能锁,甚至贿赂内部人员,把“偷车”做成“产业”。这不是“生存所迫”,是“贪心膨胀”——总觉得“法不责众”“偷不完”,最终把自己送进监狱。

3. 判刑十年算重吗?该让“偷单车”付出代价

法院判11人5到10年,有人可能觉得“偷单车而已,判这么重?”但对共享单车公司来说,1万辆车是真金白银的损失;对市民来说,是出行不便的愤怒;对社会来说,是公共秩序被践踏的痛。

法律严惩,不是为了“泄愤”,是划清底线:公共资源不是“无主之物”,偷车不是“小打小闹”。10年刑期,是对贪婪的震慑,更是对所有想“钻空子”的人喊话:别伸手,伸手必被捉!

守护共享资源,需要法律和每个人的“较真”

这起案件,撕开了共享经济背后的隐痛:管理漏洞、内部蛀虫、贪婪成灾。但更该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共享单车真正“共享”?

企业要加强定位监控、严查内部人员;市民发现异常要举报;法律要对“盗销链条”零容忍。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较真”——看到有人破坏单车、偷运车辆,别当“旁观者”,该报警就报警。

最后想问问:你遇到过共享单车被破坏吗?你觉得该怎么守护这些公共资源?评论区聊聊,愿每辆共享单车都能好好“跑”在街头,别再沦为犯罪团伙的“摇钱树”。

愿11名罪犯好好改造;愿共享单车公司吸取教训;愿我们的城市,多些“共享温度”,少些“盗窃阴影”。

(文中信息源自社会与法栏目及法院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