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看过原作真迹,再画仿古山水,效果就是不一样

明清两代画家很喜欢画仿古山水,在创作上继承宋元技法。从明代中期开始,文人画家成为画坛主力,他们在元人山水画中看到了充满生

明清两代画家很喜欢画仿古山水,在创作上继承宋元技法。从明代中期开始,文人画家成为画坛主力,他们在元人山水画中看到了充满生趣的自然美感,纷纷进行临仿。明末书画家董其昌梳理了文人画的传承脉络,把王维、董源、巨然等人奉为文人山水的鼻祖。由于王维没有真迹传世,更多画家转头临仿董源的作品。

这幅《仿董源山水》是清代画家方士庶的作品。他在题跋处介绍了创作背景以及目的。方士庶生活在扬州,扬州盐商富甲一方往往有收藏书画的雅好。方士庶曾经见过九次董源山水画真迹,基本上把董源的传世佳作都看了一遍。看多了,当然更能理解什么叫“近视不类物象,远观景物粲然”。为了表达他的感受,画了这幅仿古山水画。

方士庶 仿董源山水

董源有一幅山水长卷,名为《夏山图》。方士庶把长卷改为立轴,构图采用三远法让空间显得更加深远。通过强调画面的纵深感,把董源技法的特征完美展现出来。很多人对董源的代表作《潇湘图》很熟悉,仿董源山水的时候多以披麻皴、湿笔淡墨为主。殊不知,这只是董源山水画的一种面貌,他也是运用点皴的高手。通过线与点的结合,让画中山水充满自然之美与生活情趣。

明代两代文人画家在创作仿古山水画的时候,为了强调超逸脱俗的情趣,往往会忽视古画中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他们用文人泛舟、山居读书等细节强调文人画属性。方士庶见过真迹,他才发现了被其他画家忽视的内容。

方士庶 仿董源山水 局部

仔细看画面中景处有一个条状空间,方士庶在此描绘了山中村民的生活场景。既有牵牛牧归,也有扶老携幼。通过这个细节就能判断出,方士庶画的是傍晚时分的山水景色。夕阳余晖落在江南山村,让远山近水罩染上一层动人的光彩。

内容上与大部分仿董源山水画不同,技法上也有特点。当你看到这幅仿古山水的时候,会对董源以及清代画家的仿古能力有了全面认识。不能因为别人画得不对,就觉得清代画家的仿古都是错上加错。

方士庶 仿董源山水 局部

选取下图局部,感受一下笔墨中蕴含的高级美。西方绘画中有个艺术流派叫新印象派,用点状笔触表现物象。在国画领域,千年前的董源已经发现了点的妙用。西方油画的点彩风格是依托光影变化出现的。国画中的点皴是为了描摹空间的层次感。如果非要论出高低,无疑是空间层次更高级。

方士庶学习董源用细密的墨点,画出山峦表面被茂密植物覆盖的感觉。别看都是点,用笔的方法不同,用笔的力道不同,落笔的方向不同。从整体看,点皴具有由实到虚、由密到疏、由浓到淡的变化,在视觉上形成视野开阔、一望无际的感觉。

方士庶 仿董源山水 局部

看过名家真迹,再画仿古山水,效果当然不一样了。以后再看到明清画家创作的仿古画觉得似是而非,不要轻易怀疑画家的实力,可能是没看过真迹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