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张晚意60万买自由!个体户宣言背后是内娱的清醒与坚守

一句“我没经纪公司,是个体户”的轻描淡写背后,是10年前一纸合同和60万元买来的职业自主权。在热门综艺《花儿与少年7》中

一句“我没经纪公司,是个体户”的轻描淡写背后,是10年前一纸合同和60万元买来的职业自主权。

在热门综艺《花儿与少年7》中,张晚意面对那英的提问,给出了一个在娱乐圈堪称“异类”的答案:“我没经纪公司,是个体户,自己经营自己,没有任何束缚,遇到好剧本才拍,不想拍就不拍,绝不凑合。”这番轻描淡写的话迅速登上热搜,引发了广泛讨论。

在资本横行的演艺圈,当红演员选择“单打独斗”实属罕见,而这份“自由”的背后,是一段代价高昂的往事。

01 天价违约金,年轻演员的沉重负担

时间倒回2015年,当时还是北京电影学院大二学生的张晚意,与星力天际(上海)文化经纪公司签下了一份长达8年的合约。这份合约曾许诺给他一条星光大道:3年内提供3部电视剧、3部电影资源,且角色不低于男二号。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签约后,公司承诺的资源大多沦为空头支票,仅安排了少量低质量的网剧客串角色。最离谱的是在《极品模王》里扮演“最LOW模王”王富贵——顶着杀马特发型在T台上摔跟头,这个角色后来成为他最想删除的黑历史。

意识到发展受阻后,张晚意在2016年提出解约。这一举动招致了公司的猛烈反诉。公司一纸诉状将他告上法庭,索要高达1250万元的天价违约金以及11万元律师费。

02 法庭上的生死博弈

2018年的北京某法庭,24岁的张晚意攥着律师函的手微微发抖。对面坐着星力天际公司的法务团队,冰冷的诉讼书上赫然写着“违约金1250万元”。

这个数字对刚毕业两年的表演系学生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此前两年他总共只挣到25万片酬,却要支付相当于50年收入的赔偿金。

法庭上,律师翻出合同陷阱条款:“第八年分成比例降至10%”“违约则按预估收益索赔”。张晚意突然明白,自己不过是被资本套牢的提线木偶。

2017年12月,法院一审判决终于落地。判决结果虽远低于公司的索赔额,但对刚毕业的张晚意来说仍是“天文数字”——他需向经纪公司支付违约赔偿金50万元,并赔偿律师费损失10万元,合计60万元。

03 还债岁月,从谷底爬起的坚韧

60万的债务,压在了这名年轻演员的肩上。为还清这笔钱,他不得不拼命接活,跑龙套、演小角色。解约后的职业真空期漫长,让他错失了演员发展的黄金几年。

转机来自《觉醒年代》——这部让张晚意崭露头角的作品,角色竟是他从千人竞争中胜出争取到的。没有公司背景,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每一个机会。

他为了塑造好陈延年这个角色,提前三天不吃盐,让自己脱水到嘴唇发白,只为在镜头里呈现出陈延年就义时最真实、震撼的状态。镜头中青筋暴起的他,以一条过的精彩表演,将陈延年的坚定、热血与伟大诠释得淋漓尽致。

04 个体户的生存之道

如今的张晚意已经完全掌控了自己的职业道路。他成立了个人的工作室处理事务,但核心决策权自主掌握。这种模式带给他最大程度的创作自由:收入全额支配,无公司分成;剧本选择不受资本干预,可拒绝强塞项目。

《非凡医者》中的自闭症医生角色,他为此闭关研究数月;《长相思》《父辈的荣耀》等剧,均是制片方直接邀约,而非经纪公司运作的结果。

在《长相思》里,他饰演的玱玹,在权谋与深情间游走,复杂的人物层次被他演绎得极具张力。为了精准呈现玱玹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变化,张晚意提前研读原著,反复琢磨人物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

05 行业启示与大众观点

张晚意的成功具有启示意义:他证明了实力派演员可以脱离资本依赖,凭借专业能力赢得市场认可。他的成功倒逼行业关注演员的专业能力,推动制片方更注重角色适配度而非资本背景。

在充斥着包装和人设的娱乐圈,张晚意提出“演员应该藏在角色后面”的理念。这份清醒使他在资本洪流中成为稀缺的“六边形战士”,无公司护航却手握多部爆款,无营销团队却靠演技积累口碑。

从被迫支付60万元解约金到如今自主掌控事业,张晚意的经历折射出娱乐圈生态的微妙变化。随着视频平台和制作公司更加专业化,演员有了更多直接合作的机会,不必完全依赖传统经纪公司。

张晚意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还有演员愿意为了创作自由付出代价,愿意沉下心来打磨作品。

他的“个体户”之路,在浮躁的内娱圈显得格外“格格不入”——别人忙着参加综艺刷存在感,他在琢磨剧本;别人靠着营销维持热度,他在剧组打磨演技。

这种“反套路”的发展模式,恰恰让他避开了娱乐圈常见的“流量泡沫”,成为了观众口中“靠演技说话的实力派”。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