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通领科技IPO:超五成流动资产是“白条”,代持未及时披露、董秘配偶短线交易“踩红线”,曾因合同纠纷成被执行人

近日,北交所官网信息更新显示,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通领科技”)将于11月21日迎来上会审议。公司计划公开
近日,北交所官网信息更新显示,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通领科技”)将于11月21日迎来上会审议。公司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1560万股,募集资金约4.11亿元,主要用于武汉内饰件生产项目、上海智能化升级、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然而,在其冲刺资本市场的关键节点,一系列财务、治理及法律层面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发市场与监管的密切关注。

从财务数据来看,通领科技的资产结构隐含着不容忽视的风险。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始终占据流动资产的一半以上,尽管2025年上半年该比例略有下降,但整体规模依然庞大,显示出资金回笼效率不高,隐现坏账风险。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两次会计差错更正引发监管高度关注,调整涉及净额法、收入跨期等多方面,各期调整项目均超40项,对净利润影响比例达-5.51%、-11.70%、1.63%、-5.30%。监管直指是否存在故意遗漏交易、内控薄弱、滥用政策或舞弊等问题,公司则归因于会计准则理解不足,否认利润操纵,强调已更正并通过保荐、审计机构鉴证,认为不构成基础薄弱或恶意舞弊。

除了财务层面的问题,通领科技在公司治理方面也屡次“踩红线”。2024年全国股转公司对通领科技及相关责任主体出具警示函,因2018年实际控制人项某潮与一致行动人沈某翔存在37.5万股股份代持未及时披露的违规行为(该代持已整改),二人及公司仍受到自律监管处分。2022年,董事会秘书彭某平配偶因六个月内买卖公司股票构成短线交易,又引发监管警示。

法律风险方面,通领科技近期再度陷入纠纷漩涡。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争议中胜诉后,公司仍面临多重诉讼压力:天眼查显示,通领科技正卷入与苏州华远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以及一起已进入二审的劳动争议;更早前,公司还曾因未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义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超1144万元。从合同履约到劳动用工,一系列法律纠纷暴露出企业在合规管理、风险防控等环节的薄弱性。

超五成流动资产是“白条”,会计差错频发引监管拷问

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激烈竞争中,通领科技的财务数据揭示出其对回款风险与财务规范性的双重挑战。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通领科技的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始终占据着流动资产的显著位置。具体来看,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4.02亿元、4.81亿元、4.56亿元和3.90亿元,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达到56.59%、57.39%、50.82%和46.39%。这意味着公司超过五成的流动资产都是尚未收回的“欠条”,尽管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体量依然可观。随着经营规模持续扩张,通领科技的应收账款总量面临进一步增加的压力。

公司坦言,若公司主要客户的经营情况或资信情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采取的收款措施不力,公司将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或无法收回而导致发生坏账的风险,并将对公司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图片来源:通领科技招股书

与此同时,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通领科技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4.26亿元、5.05亿元、4.83亿元和4.14亿元,账龄结构显示,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始终保持在90%以上,应收账款账龄较短,流动性较好,逾期金额总体较小且其占比较低。

然而,比应收账款更引发市场关注的是通领科技频发的会计差错更正。根据披露,公司经历了两次会计差错更正,涉及净额法调整、收入跨期、暂估确认收入金额调整等多个方面,各期各类调整项目均超过40项。这些调整对净利润的影响不容忽视,影响比例分别为-5.51%、-11.70%、1.63%和-5.30%。

对此,监管要求通领科技说明是否存在故意遗漏或虚构交易、会计基础薄弱、内控不完善、审计疏漏、滥用会计政策甚至恶意隐瞒或舞弊行为。

面对质疑,通领科技将问题归因于“相关人员对企业会计准则、应用及解释理解不到位”,坚决否认存在滥用会计政策或操作利润、虚增资产的情形。公司强调,在保荐机构和申报会计师的协助下,已对报告期内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并履行了必要的审议程序。会计师事务所也出具了专项鉴证报告,为更正事项背书。通领科技在回复中特别指出,虽然存在核算不规范行为,但各期会计差错更正对净利润的影响较小,不属于会计基础薄弱的情形,更不构成审计疏漏或恶意隐瞒、舞弊行为。

代持未及时披露、董秘配偶短线交易“踩红线”

通领科技发展历程中,一系列来自监管机构的处罚与警示,勾勒出其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及规范运作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改进轨迹。

时间回溯至2022年,全国股转公司于当年9月6日出具《关于对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采取口头警示的送达通知》(公司二部监管[2022]278号),因签署辅导协议以及向证监局报送辅导材料未及时披露事项,全国股转公司对通领科技及公司董事长项建武、董事会秘书彭某平进行口头警示。

图片来源:通领科技公告

进入2024年,通领科技的合规问题再次引起监管关注。同年11月7日,全国股转公司又一次对通领科技及相关责任主体实施口头警示,此次涉及的问题更为复杂:一是公司代实控人、关联方垫付欠缴个税但未及时按相关要求审议并及时披露该关联交易;二是公司内部控制需要完善;三是公司章程及《募集资金管理制度》需要完善。这些问题显示出公司在关联交易管理、财务内控及制度建设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12月11日,全国股转公司出具《关于对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采取自律监管措施的决定》(股转挂牌公司管理一函[2024]119号),因股份代持违规事项,全国股转公司对通领科技、通领科技实际控制人项某潮以及项某潮的一致行动人沈某翔出具警示函。经查,早在2018年2月,公司实际控制人项某潮便与一致行动人沈某翔协商,由沈某翔代项某潮持有通领科技股份37.5万股,这一代持行为未予及时披露,违反了新三板市场的监管规定。尽管相关代持在此次调查时已整改完毕,但公司及实际控制人项某潮、代持人沈某翔仍因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受到了自律监管处分。

图片来源:通领科技公告

此外,通领科技高级管理人员的亲属也出现了违规行为。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彭某平的配偶于2022年6月29日和30日卖出通领科技股票100股、2000股,由于该卖出行为发生在最近一笔买入后的六个月内,违反了《证券法》和《公司治理规则》的相关规定,构成短线交易违规;全国股转公司挂牌公司管理二部据此对彭某平发出监管工作提示。

陷民事与劳动双重诉讼,曾因合同纠纷成被执行人

通领科技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商标争议以胜诉落幕后,这家企业便再度陷入法律纠纷的漩涡——民事合同纠纷与劳动纠纷的双重诉讼压力,叠加此前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未履行成为被执行人的历史记录,勾勒出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多维法律挑战。

通领科技曾就第30827425号“TONGLING”商标的注册申请展开漫长诉讼,该商标指定使用于第12类汽车内饰件等商品,但国家知识产权局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条为由,认为其与江苏通立特实业有限公司的第7294929号引证商标构成近似,因而驳回了申请。通领科技对此决定不服,先是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但原审判决驳回了其诉讼请求。随后,公司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审理过程中,关键转折出现:引证商标已被全部注销,诉争商标注册的在先权利障碍因此消失。最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21年1月15日作出终审判决,撤销了原审判决及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驳回复审决定书,并判令国家知识产权局就该商标驳回复审申请重新作出决定。

图片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然而,通领科技的法律挑战并未止步于此。根据天眼查的信息,公司在2025年面临两起新的司法诉讼,进一步凸显其陷入民事与劳动纠纷的困境。其中一起为买卖合同纠纷,案号为(2025)沪0115民初105553号,由苏州华远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提起,该案定于2025年11月7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西漕第十八法庭开庭审理。另一起则是劳动合同纠纷,案号为(2025)沪01民终5614号,已进入二审程序,上诉人为胡某,被上诉人为通领科技,于2025年7月11日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搜索结果并未显示这两起案件,这或许反映了信息公开的延迟或差异。

图片来源:天眼查

除此之外,通领科技还曾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而成为被执行人,进一步暴露了其在合同履行方面的隐患。具体而言,合作方禹天建设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于2024年1月10日立案,案号为(2024)沪0115执1962号,执行标的金额高达1144.6万余元。总体来看,通领科技在知识产权、民事合同及劳动管理等多个领域频频涉诉,凸显了企业在快速扩张中需加强风险管控的必要性。未来,如何平衡创新与合规,将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图片来源:天眼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