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AI科普+”大赛丨AI微信小程序编程实践课:东莞市中小学生专场

3月31日,在广东省科协的指导下,由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广东吴小兰慈善基金会主办,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承办,

3月31日,在广东省科协的指导下,由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广东吴小兰慈善基金会主办,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承办,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微信战略研究院与东莞市科睿科普文化体验空间联合支持开展的AI微信小程序编程实践课成功举办。

课堂以 “科技守护健康”为主题,通过 “编程实践 + 健康知识传播”引导参课的一众东莞小学生入门小程序编程,用科技手段普及健康知识,探索 AI 时代的健康传播新路径。

游戏化课程设计   启蒙编程兴趣

“如何通过制定运动程序躲避“疾病小怪兽”的袭击呢?”针对参课小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及“小白”编程基础,培训讲师采用游戏化课程设计,引导学生们通过AI智能助手编写代码来完成一系列与健康科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们置身于充满趣味的 “编程乐园”。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了解编程逻辑,原本晦涩难懂的编程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积极参与,不断尝试新的编程指令,沉浸在探索编程世界的乐趣中。

AI 技术加码  助力科普创意生成

一方面,开发平台中 AI 智能助手的功能有效降低了小程序开发的门槛。通过微信开发者工具的可视化界面,学生们轻点鼠标就能完成页面布局、图片替换、标题修改等专业操作。

另一方面,学生们利用 AI 图像识别技术、生图技术等功能,为自己的健康科普小程序创作独特的插画,让小程序的界面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们能够将自己脑海中的奇思妙想快速转化为现实。

跨学科融合  培养学生多维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培训讲师潜移默化之间将医学、营养学、交互设计等多学科知识融入课程互动过程中。

比如,在开发运动健康小程序流程时,引导学生们运用简单物理学知识计算运动轨迹和能量消耗,同时结合美学知识设计美观舒适的运动界面。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打破学科界限,开发出更具价值的健康科普小程序,同时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作品分享交流环节,学生们眼中无不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实践课,不仅学会了AI小程序编程,更深刻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帮助更多人。

赋能青少年健康科普创作,课堂产出的优秀作品将直推参加广东省“AI科普+”创意与应用大赛。

当青少年用代码编写健康指南,这场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实践课正成为未来健康生活的点点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