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创立的嘉禾电影,是香港影坛最传奇的电影巨头,华语影坛最重要的几位动作巨星李小龙、成龙、洪金宝和李连杰等,都在嘉禾创造了演艺事业的辉煌。

1971年,得到李小龙的嘉禾凭借320万港元的破纪录票房的《唐山大兄》,第一次拿到香港年度票房冠军;
1972年,李小龙的《猛龙过江》帮助嘉禾蝉联香港年度票房冠军,第二次打破香港本土票房纪录;

1975年和1976年,许冠文三兄弟,凭借《天才与白痴》和《半斤八两》,创造了嘉禾的第一个票房三连冠;
1978年,许氏兄弟用一部《卖身契》帮助嘉禾再下一城;

1981年,许冠文三兄弟又用一部破票房纪录的《摩登保镖》帮助嘉禾再下一城,许冠文还凭借本片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首届影帝,可惜弟弟许冠杰第二年就被新艺城高价挖角了,还帮新艺城抢走了嘉禾的一个票房三连冠;
1985年,嘉禾三宝洪金宝、成龙和元彪三师兄弟领衔主演的动作喜剧《福星高照》,从新艺城手中把年度香港票房冠军夺回,并进入3000万票房时代;

1995年,成龙凭借一部国际大制作《红番区》,帮助嘉禾时隔8年再夺一年票房冠军,并成功打入好莱坞主流电影市场;
1996年,成龙凭借《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打破《红番区》的票房纪录获得冠军,又是一部国际级的玩命大制作;

1998年,郑伊健和郭富城的《风云雄霸天下》以4152万的票房,战胜成龙的《我是谁》夺冠。这是20世纪嘉禾的最后一个香港票房冠军,没想到也是嘉禾的最后一个香港票房冠军,到了新世纪随着成龙香港票房号召力的下降就再也没有夺冠的机会了。
辉煌了30多年的嘉禾,在香港电影票房市场了共获得过14个年度票房冠军,几乎占到了香港市场的半壁江山,战胜过邵氏、新艺城、永盛、东方等众多强大的对手。
那么,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嘉禾电影辉煌的顶点是哪一年呢?

不仅是因为那年嘉禾把香港电影票房带入3000万港元时代,更是嘉禾巅峰时期票房主力巨星洪金宝、成龙和元彪三兄弟共同处在巅峰唯一的一年,也是香港电影大变局的一年。
嘉禾在票房上,70年代是靠李小龙和许冠文兄弟,80年代是靠洪金宝、成龙和元彪三兄弟,到了90年代就只剩下一个成龙了。
在嘉禾三宝洪金宝、成龙和元彪同处巅峰的1985年,嘉禾不只拿下了冠军,而是把票房榜前5全占了。

再加上《时来运转》、《开心三响炮》、《祝您好运》、《欢场》等小制作,嘉禾整个1985年的香港总票房达到1.5亿港元,绝对的大赢家。

最重要是这一年,嘉禾把香港市场最强大的两个对手邵氏和新艺城都打败了。
从嘉禾抢走许冠杰的新艺城,凭借《最佳拍档》三部曲迅速崛起,一度逼得嘉禾放下恩怨和邵氏联手狙击。
可是1985年新艺城内部开始出现分裂,没有推出《最佳拍档》第四部,只有三巨头之一的石天用一部《恭喜发财》1841万搞了个第6名,三巨头之一的黄百鸣用一部《开心鬼放暑假》1660万拿了个第9名。
更重大的战果则是直接让香港影坛第一代巨头邵氏宣布电影停产,并卖出旗下院线(那年邵氏没有电影进入年度前10,最好的成绩是刘德华的《法外情》1162万排名第12。)。
从此,香港电影市场从邵氏、嘉禾和新艺城的三国鼎立,变成了嘉禾和新艺城的双雄争霸。

更有意思的是,邵氏的停产,导致元老狄龙失业,他转身和嘉禾弃将吴宇森合作,帮助新艺城用一部《英雄本色》在1986年成功反击嘉禾夺下年冠;而洪金宝“号令”全港片场停机拍出的全明星贺岁大片《富贵列车》仅获票房亚军,也让嘉禾错失了最巅峰时代的一个票房三连冠。
不过不要紧,1985年的嘉禾电影真的是赢麻了!
为了对抗新艺城的《最佳拍档》系列,嘉禾用洪金宝牵头搞出来的《五福星》系列,在这年连上了2部,《福星高照》和《夏日福星》分别抢占贺岁档和暑期档,双双夺冠,洪金宝的票房影响力和江湖地位都达到了巅峰。
嘉禾新晋头牌成龙,凭借《警察故事》完成风格转型,并引领香港电影进入商业大制作的新时代。1986年,《警察故事》获得了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电影奖,打破了金像奖过往重视文艺片忽视商业片的观念。

再往后,随着周润发、周星驰等新晋票房巨星的崛起和香港电影观众欣赏口味的变化,许冠文、洪金宝等嘉禾曾经的票房巨星都渐渐失去影响力,90年代的嘉禾就只剩下成龙的功夫喜剧一张王牌了。
而且,成龙一直坚持着冲击好莱坞主流市场的国际化目标,只拍大片,平均每年产量只有一部。所以,尽管后来成龙还帮助嘉禾拿了几个年度票房冠军,但也独木难支,无法重现1985年那种霸榜级的统治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