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下午2点30分,石家庄桥西区大经街的外卖站点突然传出惊呼。28岁的骑手李某掏出折叠刀,刺向站长和副站长,鲜血瞬间染红了站点门口的地面。围观的十余名骑手没人敢上前,直到两人倒地才慌忙拉开李某。这场血腥冲突的导火索,竟是两笔被克扣的工资:200元的配送罚款,和离职时被从5元/单骤降至1元/单的3000元血汗钱。
从报备罚款到持刀相向:压垮骑手的最后两根稻草"他当时脸都白了,手一直在抖。"据现场目击者回忆,李某与站长争执时反复念叨"那是我女儿的救命钱"。事件曝光后,一段站点工作群聊天记录在网上疯传:11月3日,李某因暴雨无法配送在群内报备,站长当即回复"扣200,不接受解释"。更让他绝望的是离职结算时,原本5元/单的配送费被单方面改成1元,600多单血汗钱瞬间缩水2400元。

《劳动合同法》第30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但实际执行中,外卖站点常以"绩效考核""系统误差"等名义规避法律义务。

这种"霸王条款"在行业内并非个案。某外卖平台前区域经理透露:"站点普遍有三套工资计算标准,明面一套给监管看,实际执行的两套里,一套针对听话的老员工,一套专门坑想离职的。"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24年全国外卖行业劳动纠纷案件达12.7万起,其中涉及工资克扣的占比高达68%。
扼喉推搡无人劝:冲突升级的180秒根据现场视频还原,冲突并非突然爆发。浅蓝色外套的副站长先对李某做了扼喉动作,白色外套的站长随即加入推搡。在长达3分钟的肢体冲突中,十余名围观骑手始终保持距离。"谁敢劝啊?站长手里捏着我们的考勤和派单权限。"一位不愿具名的骑手道出实情。

这种沉默助长了矛盾激化。当站长喊出"滚蛋!一分钱都别想拿"时,李某突然从雨衣口袋掏出折叠刀。"那刀很小,平时用来削水果的。"知情人透露,这把刀跟着李某跑了半年单,最终却成了伤人工具。石家庄市公安局通报称,两名伤者经抢救已无生命危险,但李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
5元变1元的猫腻:外卖站点的"潜规则"有多黑"这不是个案,是整个行业的毒瘤。"劳动法专家王英杰在接受采访时愤怒表示。记者调查发现,涉事站点长期存在"三不"现象: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保、不按约定发薪。更恶劣的是"离职清算陷阱"——利用骑手不懂法律,在离职时通过修改后台数据、编造罚款名目等方式克扣工资。

网友@外卖骑手老杨 晒出的工资条显示:他10月完成826单,应付工资4130元,实际到账仅1987元,平台以"超时率0.3%"为由扣除2143元。"申诉?客服会让你找站长,站长让你找区域经理,最后不了了之。"这种踢皮球式的维权困境,让不少骑手选择忍气吞声。
比刀子更伤人的是制度冷漠事件发酵后,涉事平台迅速撇清关系,称"站点为加盟商独立运营"。但网友并不买账:"把管理责任甩给加盟商,把风险转嫁给骑手,平台坐收佣金,出事就切割?"这种"平台-加盟商-骑手"的三级管理模式,正是矛盾滋生的温床——平台制定严苛规则却不监督执行,加盟商为盈利层层压榨,骑手夹在中间求告无门。
更讽刺的是,就在冲突发生当天,该站点还在墙上贴着"以人为本"的标语。而那些深夜穿行在城市的骑手们,最需要的不是口号,是每单5元的足额报酬,是被克扣工资时能找到说理的地方,是流汗时不流泪、流血时有人管。
从3000元到牢狱之灾:这场冲突没有赢家如今躺在病床上的站长或许会后悔,为了200元罚款和3000元克扣,差点付出生命代价。而等待李某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和破碎的家庭。网友说得透彻:"站长以为自己握着权力,骑手以为自己没什么可输,结果两败俱伤。"
这起悲剧撕开了外卖行业光鲜外表下的疮疤:当算法不断压缩配送时间,当罚款成为管理常态,当劳动者权益被视作可以随意践踏的数字,类似的冲突只会不断重演。真正需要被审视的,从来不是那个掏出刀子的骑手,而是把人逼到绝境的制度漏洞。
希望石家庄的鲜血能警醒更多人:每一份劳动都值得尊重,每一分报酬都不容侵占。毕竟,比刀子更锋利的,是底层劳动者绝望时的反击;比伤口更难愈合的,是被漠视的公平与正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