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第十六顺位进入NBA联盟,在季前赛打的还算不错的杨瀚森,常规赛截至目前的表现远远没有达到球迷的预期。赛季开始前,可以想到杨瀚森会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才能在NBA进入轮换,但让人意外的是截至目前很难让大家看到他出头的那一天。杨瀚森的NBA生涯为何会失败,如果细细分析,正好可以印证为何中国男篮这些年逐渐从强变弱的一个缩影。
第一:杨瀚森的无法适应,证明了目前CBA的训练有多拉垮。

杨瀚森虽然是选秀球员,但是在CBA这样的职业赛场已经打了好几年,完全算不上是一名新秀球员了。这次的无法适应,正好印证了CBA这些年来建立起来的训练文化是失败的。
在CBA的赛场,杨瀚森属于天赋非常好的球员,在青岛队训练了几年,按理来说应该要在适应比赛强度上比那些没有打过职业赛场的新秀们更好才对,但是在NBA,杨瀚森更像是一名从头开始的年轻人,无论是在比赛中的阅读能力,还是在比赛中的移动速度和反应能力都不在线。成为对手们攻击时候的突破目标。试问,这些年杨瀚森在CBA的训练成果体现在哪里,是体现在了对篮球的理解上还是在自我身体素质上的提升。
所以,希望杨瀚森的失败,可以引起国内这些篮球从业者们的反思,我们的训练为何如此拉垮,都在说球员们很努力,但是真的努力了吗?杨瀚森如果用这样的方式结束NBA生涯的话,国内的这些一线队的教练员们真该好好思考一下我们的训练是不是要求过低,是不是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加强强度的空间。
第二:为何CBA外援唱主角,完全是国内球员给创造的机会。

老甲A时代,CBA赛场上每支球队都是国内球员来担当核心,每个球队都有自己的篮球文化和当家球星,外援更多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如今的CBA赛场则是完全外援们唱主角。虽然联赛的专业性更强,职业化更高。但是这些年的成绩确呈现了往后退的一个趋势。
其实细细分析,杨瀚森在NBA的不如意也是前期必然会面对的问题。国内的这些一线队的主教练在培养年轻人的时候,很少有给到绝对核心来使用的机会。就比如山东高速男篮的谢智杰,打球如此飘逸且具备观赏性,人球结合做的如此好,却只能在队伍里当一名防守尖兵来使用,进攻端是毫无战术地位。杨瀚森虽然是青岛队最好的国内球员,每场比赛也是20+10的数据,但是也并没有被当成是战术核心来用。
第三:姚明在NBA的成功,如此看来绝对不是一个偶然。

姚明刚进入NBA的时候,同样是开局不佳,但后期的姚明却成长为了NBA赛场上的翘楚,通过杨瀚森看来,这绝对不是一个偶然。
首先,姚明到了NBA之后,基本上是以小白的定位去适应,在教练指出短板的时候,能够通过训练场来弥补和提升这方面的劣势。而杨瀚森似乎没有姚明那么努力,在杨瀚森的眼里,NBA不是唯一的出路,打不出来大不了回到自己的联赛继续做翘楚,一样可以拿到顶薪让自己的生活非常滋润。就和当年易建联后期一样,明明是可以留在训练更加魔鬼化的NBA去强化自己,却选择了回国来当CBA的翘楚。
总结一下:
杨瀚森最终能不能和姚明一样逆风翻盘不得而知,这要看杨瀚森有没有必须要留下的决心和愿不愿意为了留在NBA去在训练场上自我加练和上强度。如果还是保持CBA的那种训练标准恐怕没有任何出头机会。目前的杨瀚森才19岁,还有很多的机会和时间等着他去成熟。前提依旧是杨瀚森愿不愿意。通过杨瀚森的低迷表现,希望这些一线队的教练员能好好的总结一下,我们的训练强度是不是太低,对球员的要求太低了。我们在培养年轻人的方式上是不是存在调整的空间,为何我们辛辛苦苦一个赛季一个赛季练出来的球员却完全无法匹配上NBA的那个赛场。联赛存在差距可以理解,但说中国人练不出来恐怕没人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