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带来破坏,在经济下行中,人们对拥抱美好生活的刚需并没有消失。
吃饭都成问题的家庭主妇们,居然纷纷购买洗衣机!
洗衣机,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早在1797年,美国人雅各布.帕克发明了它。
严格的说,那时候的洗衣机,只是个手工搅拌的木桶,离开人力就玩不转了。

到1908年,伴随着电气化浪潮的来临,工程师阿尔瓦.j.费希尔才制作出电驱动洗衣机。
这款号称能取悦家庭主妇的小装置,被命名为:thor!
thor采用了滚筒结构,一面世,就让美国主妇们为之疯狂。
很多人并不理解,洗衣机对女人的吸引力有多大。
在20世纪初,美国妇女外出工作的比例不高,她们多是职业家庭妇女,那时候,一个家庭平均有2-3个孩子,这洗衣工作量有多大,不用说了吧。
可从1908年面世开始,大家虽然都喜欢洗衣机,却没能做到普及,为什么呢?
还是因为价格!
初代thor洗衣机,市场售价500美元,在普通人眼里,简直发疯。

要知道,同年的福特t型轿车,售价为825美元,所以,多数家庭虽然认为,应该购买台洗衣机,却望价兴叹。
此后20年里,洗衣机在市场缓慢发酵,却被认为是富裕家庭的标配。
洗衣机普及的故事,是从大萧条开始的。
1929年,美国股市大跌,随后引发了大萧条,过后四年里,公园挤满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还有家的美国民众不得不节衣缩食,砍掉非刚需的生活开支,但洗衣机却在此时,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走向千家万户。
首先是大萧条引发了商品滞销,洗衣机厂家不得不想办法清理库存,加上通缩,让售价大跌。
到30年代中期,电动洗衣机几十美元就可以买到,家庭主妇们一看,天呐!

当时的洗衣机厂商不得不断臂求生,不但在售价上让步,还给予了分期付款的便利。
要说,即便如此,在面包和洗衣机之间,人们还是应该优先保障吃饱喝足,可许多美国妇女,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洗衣机。
厂商们一看有需求,立即加班加点研发功能更多,售价更低的产品。
1932年,美国本德克斯飞机公司面对疲软的飞行市场,毅然开始拥抱洗衣机,并研发出前装式滚筒洗衣机。
这款产品被誉为洗衣机的里程碑。
因为它可以在一个洗衣桶里完成洗涤、漂洗、脱水这三个步骤,自动化程度远超时代。
到大萧条接近结束前,美国洗衣机的家庭保有率从百分之8,发展到百分之48,让食不果腹的男人,能每天穿着干净的白衬衫出门,挣足了体面。
大萧条中,并非啥都萧条,能放低身段,主动让利的行业,反而实现了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