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枇杷进货箱内藏猫腻,女老板卖完反亏钱

广东惠州,一位水果店女老板看中了产地直发的枇杷,进货价折合每斤仅十几元。她盘算着以25元一斤零售,应当利润可观。谁知整箱

广东惠州,一位水果店女老板看中了产地直发的枇杷,进货价折合每斤仅十几元。她盘算着以25元一斤零售,应当利润可观。谁知整箱卖完后一结算,非但没赚,反而亏了几十元,令她大感意外。

刘女士经营水果店多年,自认对行情颇有把握。这次她购进好几箱枇杷,盘算着每斤加价近十元出售,稳赚不赔。可现实却让她傻了眼。为弄清原因,她特意找出一箱未开封的枇杷,将果实全部取出后,把包装箱单独称重,这才发现了“猫腻”。

原来,白色塑料箱本身的重量就已接近枇杷的净重,而箱底还垫着被水浸湿后压实的大块纸皮,这些包装材料都被计入总重,一同按“枇杷价格”卖给了她。刘女士无奈自嘲:“真是每次上一当,当当不一样。”她希望产地打包乱象能得到有效整顿,别让诚信商家跟着吃亏。

此事一经传出,引发不少共鸣。有网友留言:“之前买整箱苹果,箱子是水泥压的,人站上去都踩不碎!”还有人表示,不少果农或批发商常在包装时“加料”,美其名曰“防撞保护”,实际却都按水果价格卖给下游商家或消费者。大家呼吁,行业应加强自律,市场监管也需更有力。

从法律角度看,刘女士作为水果经营者,此次购买属经营行为而非消费行为,因此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退一赔三”的规定。但她仍可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以“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为由,请求撤销合同,要求上游商家承担相应责任。

另一方面,如果刘女士未开箱检查,直接以整箱形式将这些枇杷转卖给消费者,则可能被认定为消费欺诈,从而面临“退一赔三”的处罚。这也提醒广大经营者,进货时务必仔细查验,明确净重与定价,避免“被动背锅”。

行业常见包装增重手法包括:使用厚重或含水包装材料、箱内垫入水泥板、湿纸皮、泥沙等。商家在进货时应当提高警惕,对整箱商品进行抽检称重,明确净重再定价。同时,保留进货凭证,一旦发现欺诈行为,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刘女士的经历反映出部分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仍存在不规范行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既需源头供应商诚信经营,也需中下游商家严格把关,同时更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持续整治。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透明、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

评论列表

心在等待
心在等待 3
2025-09-09 09:23
枇杷都是泡沫箱子,不然容易损伤,你说你装塑料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