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龙华路1号藏着将军“沉默的荣耀”

近期,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吴石、陈宝仓等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引发广大观众共鸣。人们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也对他们生

近期,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吴石、陈宝仓等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引发广大观众共鸣。人们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也对他们生前的轶闻、曾经居住的地方等进行探寻。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龙华路1号的一座老建筑,在上世纪40年代曾是陈宝仓将军的官邸。如今这里已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龙华路老建筑诉说历史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龙江路与龙华路交叉口处的龙华路1号,发现院落的正门关着。“龙华路1号正门平常都是关闭的,如果要进入院内,要走转角的龙江路上的南门。”在周边商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进入龙华路1号院内。只见院内有一座砖石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带阁楼,红瓦坡屋顶,上开“人”字形老虎窗,主入口位于建筑正立面中央,整体设计简约大方。走进楼内,可以看到漆成红色的木楼梯。

记者查阅《青岛市市南区历史建筑通览》了解到,该建筑占地面积1012.4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标注信息为青岛商会会长旧宅。曾作为陈宝仓将军在青岛主持日军投降仪式期间的居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如今,龙华路1号院内开了多家特色小店,吸引了众多游人打卡拍照。

来青主持日军受降仪式

在青岛市档案馆保存的老照片中,记者看到陈宝仓将军身穿军装、身材魁伟,展露着军人的飒爽英姿。

陈宝仓,字自箴,河北遵化人,1900年生于北京。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军政部胶济区接收特派员,后任国防部中将高参。1948年在香港加入民革。1949年,受中共华南局和民革中央派遣,赴台湾开展地下工作。1950年6月,因“吴石案”身份暴露,与吴石、聂曦、朱枫三人在台北马场町被国民党以间谍罪杀害。1952年,毛泽东主席签署颁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授予陈宝仓“革命烈士”称号。

“陈宝仓将军为什么会在青岛龙华路1号居住,还要从日本投降说起。”青岛市档案馆编研处二级调研员张蓉介绍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10月5日,中国第11战区司令官前进指挥所进驻青岛,负责办理日军受降事宜。1945年10月11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六师由司令谢勃尔少将率领,自关岛乘军舰进驻青岛,帮助国民政府接收青岛并解除日军武装。1945年10月17日,陈宝仓中将作为国民政府军政部胶济区特派员抵达青岛,负责主持日军投降仪式及军用物资接收事宜。军政部特派员办事处即设在龙华路1号,后迁往广西路。

1945年10月25日,青岛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汇泉跑马场举行,陈宝仓和谢勃尔共同主持仪式。汇泉跑马场西北角搭起受降台,受降台两侧悬挂中美两国国旗。长桌后摆放着两把椅子,是受降官陈宝仓和谢勃尔的座位。受降典礼开始,全场肃立,军乐队高奏中美两国国歌。日军投降代表长野荣二走上受降台,向中美受降官鞠躬,分别在10份投降书上签字。长野荣二签完字后,陈宝仓、谢勃尔作为受降方也一一签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厚重的一页。相比20分钟的南京受降仪式,青岛受降仪式多了80分钟。中美两国记者参与仪式,美国记者进行了全程录像,原件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2009年,青岛市档案馆赴美复制了当时的受降照片和影像。

严明军纪解除日军武装

“陈宝仓参加完受降典礼后,作为军事特派员,代表军方负责接收日军在青岛的军用物资,遣返日本军队和侨民。”张蓉介绍说。1945年10月28日,中美双方会商日军缴械手续及办法,共同主持解除日军武装,并接收日军军需工厂和仓库,命令市区日军集中在当时的四方路、蒙古路缴械,驻郊区日军则由中方逐点接收。陈宝仓还对涌入市内、自称抗日队伍的国民党散兵游勇严明军纪,制止了骚扰百姓、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抗战期间,山东是仅次于东北的日军侵华第二大根据地,日军将在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各国掠夺来的金银铜铁锡矿石等军备物资汇集青岛、烟台,再运回日本制造武器;在青岛、济南等地建立飞机、汽车、坦克等修理厂,设置军需被服厂270余处。战后,如此多的工厂和物资成为国民党各派势力争抢接收的“肥肉”,被老百姓讽刺为“劫收”。陈宝仓摆脱各方势力干扰,在驻青美军的配合下,将接收工作做得井然有序。

肩负特殊使命奔赴台湾

至1945年底,青岛境内的日本兵工厂、火药厂、飞机修理厂、汽车修理厂、军需品厂等设施以及日本领事馆基本接收就绪。按照当时国防部部长陈诚的意见,这些物资工厂收归国防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统一管理使用,为此专门在济南成立了国防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四兵站。1946年,陈宝仓被任命为第四兵站总监,负责调配这些物资。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王耀武企图把这些物资据为己有,在拉拢陈宝仓未遂后,向蒋介石密告陈宝仓将物资粮饷故意遗失给解放军,有“资共”嫌疑。国民党政府遂对陈宝仓停职审查一年之久,1947年将其免职。陈宝仓由此看清了国民党上层的腐败与倾轧,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与此不无关系。

1948年,陈宝仓在香港加入民革,并与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饶彰风等人接触,表达了赴台促进祖国统一的愿望和决心。当年底,陈宝仓“资共”嫌疑案因查无实据被撤销,他被调回国防部任高参。1949年,陈宝仓受中共华南局和民革中央的派遣赴台湾,为祖国统一而工作。危险来临时,他原本有机会脱险,却为了地下情报工作所需,毅然留在了台湾。1950年,因“吴石案”,其地下民革身份暴露。被捕后的陈宝仓自始至终只字未吐,屡受酷刑,坚定不屈,最终壮烈牺牲在台北马场町刑场。(文章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