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国内赚钱国外花!一家全入美籍,却在国内捞金,年赚8亿账上130亿

在中国赚钱,在国外花钱这样的案例相信大家没少看到,但是像李晓明一家这样的,全家人都是美国国籍,在赚钱之后只留一个人时不时

在中国赚钱,在国外花钱这样的案例相信大家没少看到,但是像李晓明一家这样的,全家人都是美国国籍,在赚钱之后只留一个人时不时的跑回国内经营一下公司的,还真是少见。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他们的事被曝光之后,李晓明一家却并没有选择直接将公司搬到美国,而是选择继续厚着脸皮再国内赚钱,他名下的公司年收入更是达到了4亿元,银行的账上还有130亿元的存款。

说到这相信有不少人感到好奇,李晓明这一家全移民国外,为何在国内赚钱还会有人为他买单呢?他的公司具体经营的项目又是什么呢?

寒门逆袭

1958年,李晓明出生在云南一个普通农家,不过好在他好学努力,1978年恢复高考后,李晓明成功考入了昆明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

1982年毕业分配到昆明塑料研究所,别人下班摸鱼他啃技术手册,两年就从普通研究员升到副所长,26岁就带着20人团队啃下3个省级重点项目,成了圈子里响当当的技术骨干。

1985年,研究所把全单位唯一的公派留学名额给了他,送他去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深造。

那会儿国内高分子材料技术落后,全所的人都盼着他学成归来带大家突破难题。

可谁能想到,1992年李晓明毕业,转头就进了美国Inteplast公司当上了技术经理,回国瞬间遥遥无期。

而哥哥在美国站稳脚跟,弟弟李晓华也跟着申请了美国高校,毕业后进了美国world-pak公司做技术。

就在大家以为这兄弟俩彻底扎根美国时,1996年国内市场经济爆发,李晓明嗅到了商机。

他凑了50万启动资金,揣着在美国学的塑料薄膜技术,拉着弟弟又回到了昆明,成立了云南红塔塑胶公司。

这步棋,他踩得有多准?当时国内香烟包装正在升级,传统包装膜易破、不防潮,而李晓明带来的新技术在国内堪称“天花板”级别。

公司成立第一年就赚得盆满钵满,没过几年,云烟、玉溪、中华这些大牌的包装膜,6成以上都出自他家工厂,直接垄断了半壁江山!

2006年他收购了昆明创新彩印,业务从包装薄膜,一下拓展到彩印,营收直接翻了3倍。

2016年更风光,公司在A股上市,首日股价就涨了44%,市值飙到60亿,云南商界“大人物”的头衔,稳稳戴在了他头上。

但他没停步,眼睛早已经盯上了下一个风口。

2017年国家力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一波接一波,锂电池里的隔膜材料,突然成了香饽饽!

这个技术壁垒极高的领域,刚好是李晓明的老本行。他二话不说,砸下51.8亿,收购上海恩捷,专攻锂电隔膜技术。

政策红利非常明显,从2018到2022年,公司光政府补贴就拿了12.3亿,出口退税还有8个亿,2024年更是又拿到4.56亿补助。

李晓明靠着把美国技术本土化后,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巨头全成了他的客户。

那几年,恩捷公司的发展跟坐火箭一样。隔膜出货量5年翻了15倍,营收从42亿冲到92亿,毛利率常年维持在40%以上。

2021年市值直接冲破3000亿,李晓明以725亿身家,连续3年稳坐云南首富。

此时的他,被媒体捧为“技术报国典范”,可光环之下,一个炸雷爆了!李晓明的国籍,压根不是中国的?

原来,1992年在美国留学时,李晓明就悄悄改了美国国籍,对外只说“方便搞科研”。

而他的妻子马燕,第二年就以配偶身份入了美籍,期间女儿在美国出生,落地自动拿国籍。

弟弟李晓华虽没入籍,但手握美国永居,弟媳惠雁阳靠投资拿了美籍,孩子生在美国,也是美国国籍。

一家6口,5个美国籍,剩下1个也是美国永居,彻头彻尾的“美国家族”!

而在风头正盛的时候,这一家美国人早就想好了退路。

套现离场

2020年上半年,李晓明通过大宗交易悄悄卖股票,一下套走40亿,对外只说“股东有资金需求”;2022年又抛售10%股份,再落袋25亿。

3年时间,兄弟俩光套现就拿了65亿,这还没算股票质押融的钱。

这些从中国赚走的钱,都去哪儿了呢?

2021年,李晓明豪掷2.3亿美元,在纽约曼哈顿买了套顶层公寓。李晓华则在硅谷开了5家科技公司,把国内赚的钱全搬去了美国。

而此时的恩捷股份国内工厂呢?机器24小时不停转,工人三班倒赶订单。他们累死累活,撑起的却是别人的海外资产。

投资者对李晓明家族的信任,早就碎成了渣,纷纷抛售手里的股票,仅一天就蒸发60亿。

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亏了6.6亿,要知道前一年公司还能赚25.8亿。而毛利率从40%跌到11.07%。

屋漏偏逢连夜雨,市值蒸发数百亿后,企业又迎来了行业寒冬。

我国的锂电池产能过剩,价格直接腰斩,以前卖1块能赚4毛,现在只剩1分多。

为了挽回局面,公司只好变卖资产去补亏空,但没用,到2024年底,3000亿市值崩得只剩不到300亿,曾经的云南首富彻底风光不再。

结语

有人说李晓明是技术天才,可再牛的技术也架不住忘本。

他拿着国内的公派资源留学,踩着政策红利发家,赚着中国工人造出来的钱,转头就把国籍改了、资金转了。

这种“国内捞金国外花”的算盘,本身就打不响!

市场不缺技术,欢迎真正做事的企业家,但容不下“吃里扒外”的套利者。

国籍自由是个人选择,但拿着海外身份赚国内的钱,赚完就卷款跑路,这样的人,迟早会被市场和时间算清总账。3000亿到300亿的落差,就是最现实的答案!

参考信息:

评论列表

骨槌
骨槌
2025-11-19 13:03
掙钱无所谓,只要不做伤害民族国家的亊情就好!反之…应发红通令!!伤民害国让它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