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普京身边人一语道破:一旦中美“贸易战”开打,俄罗斯也不能幸免

中美两大经济体交锋,为何身处亚欧大陆的俄罗斯,会率先发出 “不能幸免” 的感叹?克宫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根据俄媒报道,美国总

中美两大经济体交锋,为何身处亚欧大陆的俄罗斯,会率先发出 “不能幸免” 的感叹?

克宫新闻秘书佩斯科夫

根据俄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接受采访时直言“美国正在与中国进行贸易战”。

紧接着,克宫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回应记者提问时,就发出警示,称 “中美贸易战将不可避免的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

佩斯科夫所说的整个世界,自然也包括俄罗斯。作为普京的身边人,佩斯科夫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俄罗斯想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的想法,为何正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

要理解俄罗斯的焦虑,首先需要看清中美贸易战升级前的三角平衡格局。

普京和佩斯科夫

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曾在中美之间维持着微妙的战略缓冲:

美国因乌克兰危机的持续消耗,不得不延续与俄罗斯在部分领域的合作,甚至默许俄方通过 “影子舰队” 进行部分能源贸易;

中国则出于科技合作的需求,与俄罗斯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绑定,俄储蓄银行与清华大学签署的创新协议,正是这种协作的具象体现。

这种 “美国需俄罗斯妥协、中国需俄罗斯协作” 的状态,让俄罗斯得以在西方制裁的缝隙中寻找生机,甚至一度出现经济小幅回暖的迹象。

但特朗普政府主动点燃的贸易战,正从根本上撕裂这种平衡。

稀土矿

对俄罗斯而言,首当其冲的是对华协作的压力陡增。中国为反制美国关税威胁,已明确将稀土出口管制作为重要筹码。

俄罗斯一方面想跟美国做稀土生意,以此来缓和与特朗普政府的紧张关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合作中把握尺度,避免影响到中俄互信。

这个时候,美国抛出的 “缓和诱饵” ,便让俄罗斯陷入了两难。

特朗普政府一边对华挥舞关税大棒,一边通过外交渠道暗示,若俄罗斯在贸易问题上与美保持一致,可考虑放宽对俄部分制裁,包括解冻俄在美部分资产。

对正遭受西方制裁的俄罗斯而言,这样的诱惑并非无足轻重。

特朗普和普京

但俄罗斯很清楚,接受美国的条件意味着要付出疏远中国的代价——2024年中俄贸易额已突破2400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成为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个市场的分量,远非美国的局部让步所能比拟。

美国大豆协会近期施压特朗普放宽对华出口的举动,更让俄罗斯看清美国政策的摇摆性,贸然押注风险极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佩斯科夫的表态,本质上是对这种 “被裹挟” 风险的清醒认知。

俄罗斯很清楚自己的战略短板:既没有足够的经济体量独立于中美之外,也缺乏替代中美市场的有效选项。

毕竟中美合计占全球GDP的40%以上,其贸易博弈产生的溢出效应,没有哪个主要经济体能够真正隔绝。

中美关系

正如俄罗斯经济学家所言,在全球产业链高度交织的今天,“任何大国冲突都没有旁观者”。

2018年中美贸易战时,俄罗斯还能通过扩大对华农产品出口获利,但如今欧盟制裁已让俄农业产业链元气大伤。中国自身粮食产能的提升、以及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也让俄罗斯失去了当年的竞争优势。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的科技产业已深度嵌入中美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从半导体元件到工业软件,都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完全替代,贸易战引发的供应链断裂,将直接影响俄罗斯民生与军工生产。

佩斯科夫的 “不能幸免”,既是对经济现实的坦诚,更是对战略处境的无奈——

俄罗斯既不想卷入中美贸易对抗,又不得不面对 “选边站” 的压力,这种被动局面正是大国博弈中,次级经济体的典型困境。

全球航运贸易

这场贸易战也让全球看清,中美关系早已不是简单的 “零和游戏”。

俄罗斯的遭遇,印证了 “一损俱损” 的全球化逻辑: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战遏制中国,却可能加剧全球供应链的困境;而中国将始终坚持捍卫自身权益,在这场贸易博弈中,以斗争求和平。

对俄罗斯而言,最现实的选择仍是巩固中俄战略协作的基础,同时通过上合组织等平台扩大 “非阵营化” 合作,这或许是其在贸易战漩涡中保持定力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