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职场年轻人不为家庭扛996,要为生活谋自由,00后整顿职场升温

前言打开手机刷新闻,“一人户家庭超1.25亿户”“总和生育率跌至1.1”的数字总能扎到眼睛里。现在的年轻人,好像越来越不
前言

打开手机刷新闻,“一人户家庭超1.25亿户”“总和生育率跌至1.1”的数字总能扎到眼睛里。

现在的年轻人,好像越来越不想结婚,更不想生孩子——身边20多岁的朋友里,一半以上说“婚姻不是必选项”,30岁左右没结婚的,也不再被催着“找个人搭伙”。

因为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从来就建立在“结婚—消费—养娃—劳动—再生产”这条完整链条之上。

而现在,年轻人正用沉默的“不参与”,把这条链条一节节拆断。

而年轻人的“不婚不育”,正在成为资本的“催命符”?尤其是这3个变化,太真实!

消费市场“去家庭化”

过去,结婚生子堪称资本眼中的 “消费密码”,能轻松解锁一系列令人咋舌的高额消费场景。

2018 年,有网友在网络上晒出自己的结婚账单:婚纱、钻戒、婚宴这三项,就花费了约 20 万,每一项都承载着婚礼的重要仪式感,也成为资本盈利的重要环节。

婚房首付更是高达 120 万,房子作为家庭的重要载体,一直是结婚关注的重点,还有装修家电也需投入 30 万。

而当孩子呱呱坠地后,奶粉、早教班、兴趣班等费用每年至少 5 万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资本的介入。从孩子的日常用品到教育投资,资本几乎无处不在。

粗略算来,一个家庭从结婚到养娃,轻松就能撬动 200 万级别的资金投入,这样的家庭,无疑是资本最青睐的 “金主” 画像 。

可如今呢?2023年,全国婚庆行业市场规模较2018年缩水近30%。

许多婚纱摄影店关门倒闭,婚宴酒店空置率飙升,甚至出现“婚礼搭赠家电”“结婚送车位”等荒诞促销。

为什么?因为年轻人根本不买账了,现在年轻人主打随意,“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为什么要请一百多人吃饭?”

数据显示,中国“一人户”家庭数量已突破1.25亿,占总户数的25%以上。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这一比例甚至超过40%。

过去,家电厂商生产的是“三开门冰箱”“八公斤洗衣机”“客厅大彩电”,现在,他们不得不推出“迷你洗衣机”“单人电饭煲”“桌面小冰箱”“便携式洗地机”。

甚至连房地产都在调整策略:“小户型”“LOFT公寓”“共享厨房”成为新卖点,开发商不再强调“三代同堂”,而是主打“自由生活”“独立空间”。

资本不得不承认:过去靠“家庭”拉动消费的模式,正在失效。

很多人说年轻人“消费降级”,其实是误解,他们不是不花钱,而是不再为“社会期待”花钱。

他们愿意花3000块买一张演唱会门票,却不愿意花3万买一枚钻戒,他们愿意每月花500块订阅视频会员、知识课程,却不愿意给孩子报一年5万的英语班。

劳动力“去绑定化”

在资本眼中,什么样的员工最好用?

答案是:已婚已育、有房贷、有孩子、上有老下有小,因为这样的人,哪怕工作再累、老板再压榨、加班再没补偿,也不敢轻易辞职。

他们要还房贷,要养孩子,要给父母看病,要维持“体面生活”,于是,他们成了最“稳定”的劳动力——996可以忍,PUA可以扛,画饼可以信,降薪可以接受。

这就是资本最喜欢的“社畜模型”:用家庭责任绑架个人自由,用经济压力换取劳动服从,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人选择“轻装上阵”。

小林在职场中堪称是一位 “说走就走” 的典型代表,26岁,互联网公司运营,月薪1.2万,无房无贷无娃。

因为在公司,领导总是喜欢给员工 “画大饼”,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而且还没有加班费,员工们的付出与回报严重不成正比,小林直接裸辞。

他的底气就是单身的身份,无房贷的压力,也没有孩子需要抚养,而且还有一定的存款,这让他有足够的资本去承受3个月无工作的状态。

像小林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不再相信“工作是为了家庭”,而是认为“工作是为了生活”。

他们不再把“稳定”当作唯一追求,而是更看重“成长”“意义”“幸福感”,于是,离职率飙升,跳槽频繁,加班文化被抵制,“00后整顿职场”成了热搜常客。

社会结构“去家庭化”

资本的长期发展,依赖着一条看似完美的“结婚刺激消费 — 已婚者稳定工作 — 生娃补充劳动力” 的再生产链条 。

在这条链条中,结婚是消费的重要起点,新婚夫妇会为了组建家庭,在各个方面进行大量的消费,已婚人士由于家庭的责任和负担,往往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然而,如今年轻人的不婚不育选择,将这条传统的再生产链条彻底剪断,1.25亿人独自生活,意味着:

没有“家庭采购”,只有“个人刚需”,没有“亲子消费”,只有“自我投资”,没有“婚姻捆绑”,只有“个体自由”,资本再也无法通过“家庭角色”来制造消费需求。

更关键的是,家庭的“再生产功能”也在消失,生育率下降,意味着未来劳动力减少、养老压力增大、消费市场萎缩。

而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结果:资本的增长引擎,正在熄火。

结言

写到这里,我想说一句可能让很多人意外的话:

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从来不是为了“终结资本主义”,他们没有宏大的革命理想,也不在乎什么“系统崩塌”。

他们只是想——少还点房贷,少加点班,少一点内卷,多一点自由。

你可以选择结婚,也可以选择不结婚,可以选择生娃,也可以选择不生娃,可以选择为家庭牺牲,也可以选择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