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分享好诗词给朋友们欣赏,弘扬传统文化,善莫大焉。
本文分享8首精彩的诗词,这些诗词看似寻常,细读来却深意无限,写透人间真情,读后令人流泪不止。
到底是哪8首精彩的诗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
第1首 清朝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首词最切题目,“当时只道是寻常”七字,看似无比寻常,实际饱含追悔莫及的顿悟。
昔日春日醉眠、赌书泼茶的闺房乐事,在生死相隔后成了穿肠毒药。西风黄叶的萧瑟与回忆中的温暖形成尖锐对比。
作者以“立残阳”的剪影凝固时间,将失去的痛楚化为永恒的黄昏。最痛的不是悲剧本身,而是幸福时未曾察觉幸福的钝感。
第2首 唐朝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别出心裁,杜甫不写自己望月思乡,却想象妻子“独看”冷月,更加打动人心。
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天真,反衬出妻子独自承受担忧的孤苦。“云鬟湿”、“玉臂寒”的遥想中,藏着作者对妻子寒夜久立的疼惜。战乱中的思念,在“双照泪痕干”的期待里化为无声恸哭。
诗人将自身痛楚转化为对妻儿的愧疚,情深至此,读之泪落。
第3首 唐朝白居易的《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这首情真意切的诗写于元稹离世九年后,白居易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写尽生死之隔。白骨与白发的视觉冲击下,是时间都难以治愈的伤痛。“三度病”、“八回秋”的数字叠加,让思念具象为漫长煎熬。
最痛心的是末句喃喃问亡友是否知悉晚辈离世,将人间沧桑带入黄泉的痴语,正是至情至性的流露。
第4首 唐朝元稹的《遣悲怀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诗写得真挚感人,“衣裳施尽”、“针线未忍开”的细节,暴露了诗人对亡妻遗物的极度挣扎,既怕触物伤情,又难舍最后念想。
“贫贱夫妻百事哀”七字,道尽共患难夫妻的特殊羁绊。那些熬过的苦日子,在失去后反而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末句看似寻常感慨,实则是血泪浇铸的顿悟,共苦过的夫妻,每一件琐碎往事都因天人永隔而化作利刃。
第5首 唐朝陈陶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将“河边骨”与“梦里人”的并置,制造出惊心动魄的悲剧效果。
征人已成白骨,妻子却仍在梦中等待团聚。两幅画面的撕裂感,揭露战争最残酷的真相,战争毁灭的不仅是生命,更是生者的希望。
后两句以家常温情为底色,反衬出命运极致的冰冷,字字血泪却无一丝煽情。
第6首 北宋贺铸的《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词中“同来何事不同归?”的诘问,是向命运最绝望的控诉。词人以“半死梧桐”、“失伴鸳鸯”自喻,而最催泪处莫过于结尾的雨夜补衣图。灯下缝衣的平凡温暖,在荒冢孤床的对比中成为永恒剜心的画面。
虽没有直接写思念,但“挑灯补衣”这一生活切片,却承载着所有烟火爱情中最朴素的深情。
第7首 宋朝李清照的《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
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
安得情怀似往时。
十五年前李清照与赵明诚共赏的花月,如今依旧如故,但“浑相似”的风景与“不似”的心境对比,撕开岁月无情的真相。
没有痛哭流涕,只淡淡一问“安得情怀似往时”,所有物是人非的苍凉尽在其中。
全诗以平静笔调写噬心之痛,正是易安最摧人心肝处。
第8首 北宋苏轼的《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悼亡词无华丽辞藻,却字字锥心,“小轩窗,正梳妆”的日常场景,在生死相隔后成了最痛的刺。梦中重逢的“泪千行”与醒后“明月夜,短松冈”的孤坟意象形成撕裂般的对比。
苏轼将十年沧桑与风尘仆仆的憔悴写入“尘满面,鬓如霜”六字中,曾经的温情越平凡,如今的永别越残酷。没有哭嚎,只有明月松冈下无声的肠断,正是这般克制最摧肝肠。
看似平常,但打动人心、催人泪下的8首诗词分享完了,读完这些诗词有何感想?欢迎朋友们分享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