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深圳的糖尿病患者,身体像极了失控的天平。空腹血糖8.3,糖化7.3,尿酸460,甘油三酯4.6,整天觉得累,提不起劲,嘴巴又干又苦,明明严格控制着饮食,大便却一天四次,时干时稀没个准,小便时没力气,有时还带着点刺痛感。

▲糖尿病并发症
搭脉时脉象偏细,看舌质偏红,舌苔薄薄一层白,透着股燥热的底子。再看既往史,他还有脂肪肝的问题,这说明身体的代谢早就出了乱子。综合来看,这是典型的“消渴”合并“痛风”,辨证当属肾虚肝旺、燥热内生。
肾主水液代谢,肾虚了,蒸腾气化的功能就弱了,不仅血糖控制不住,尿酸也容易蓄积在体内;肝火旺则容易灼伤津液,所以口干口苦、情绪也容易烦躁。燥热内生又会进一步耗伤阴液,形成恶性循环,脂肪肝的问题,也和肝肾失调、痰湿郁积脱不了干系。要调理,就得从补肾平肝、清热润燥入手,同时兼顾排出体内蓄积的湿浊瘀毒。
针对他的情况,我开的方子是:生地黄、瓜蒌、苦参、川牛膝、山茱萸、郁金、肉桂、鬼箭羽、巴戟天、土茯苓、石韦、葛根、化石草、芦荟。
这个方子就像一支“代谢调理小分队”:生地黄、山茱萸、巴戟天、肉桂如同“肾家维修工”,补养肾之阴阳,筑牢代谢根基;郁金、苦参好似“肝气疏通工”,疏肝泻火,缓解口干口苦与烦躁;土茯苓、石韦、化石草、川牛膝宛如“体液清道夫”,利湿通淋、引浊下行,降低尿酸、改善小便不适;鬼箭羽、葛根、瓜蒌好比“指标调节器”,辅助控制血糖血脂,兼顾脂肪肝;芦荟则像“肠道疏浚工”,调和大便干溏不一,让体内燥热有处可去,多兵种协同作战,从根源上改善消渴与痛风的不适。
方子开好后,我跟他说:“你这身体就像个失调的机器,肾阴不足就像缺了润滑油,肝火旺就像零件过热,湿浊瘀堵就像管道不通。这些药有的负责补阴,有的负责降火,有的负责通管道,配合起来才能慢慢调过来。” 并嘱咐他按时服药,半个月后复诊,同时提醒他饮食控制不能松,这是调理的基础。
果不其然,患者第二次复诊时,身体已经有了明显变化。他说自己遵医嘱服药,同时每天吃一片二甲双胍达格列净缓释片,空腹血糖降至6.5,比上次的8.3明显好转。尿酸虽然还略高,但他自己加服了一次非布司他,我让他停了,毕竟中药已经在起作用,没必要急于加西药。
不过新的问题也冒了出来:还是觉得疲劳,情绪变得不稳定,一点小事就容易动怒,口干口苦还在,又添了胃脘不适,总觉得胀,爱嗳气反酸。好在大便通畅了,不像之前时干时稀,但小便还是没力气。再看脉象,这次是细弦脉,舌质偏淡,边缘有齿印,舌苔薄腻。
这些变化其实是好事,说明药物已经开始起效,身体的失衡状态在调整中,一些潜藏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我叮嘱他,这说明上次的药方是正确的,这次我再给你调整一下方子,回去按时吃药即可。
患者很高兴,感慨着跟我说:“以前总觉得慢性病调不好,吃了药也没感觉。现在才明白,中医不是光看指标,是真的在调身体,人舒服了比啥都强,大夫,这次我一定听你的按时吃药,争取治好!”
我告诉他,慢性病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调理也得有耐心。但只要方向对了,坚持下去就能看到变化——就像他的舌苔,从最初的偏红薄白,到复诊时的淡边齿印薄腻,这不就是最直观的身体变化吗?
那些不信中医的患者,不妨吃完药看看自己的舌苔,摸摸自己的脉,感受一下身体的细微变化,这比任何说辞都有说服力。慢性病恢复慢,但细节的改变不会骗人,坚持下去,总能看到希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