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在资金上出现困难的徐泽宪迫于无奈只能将上海国际队迁到西安。
当时队内有不少上海籍球员,吴承瑛、李彦和沈晗等人均位列其中。
虽说西安球迷很热情、氛围很好,但终究不是他们的归宿。
一、他们想回上海整整一年漂泊在外,对家乡的思念越发强烈起来。
因此吴承瑛和李彦动了回上海的念头。
说起来,上海球员愿意去外地踢球的确实不多,早些年刘军算一个,但一年后回归。
比刘军早的还有朱琪,远赴四川却始终没能融入天府之地。
上海男人顾家真不是随便说说,不到万不得已谁会离开?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07年徐泽宪选择退出,球队彻底结束上海情节。
出于对未来的考虑,俩人也想离开,毕竟能去申花情况完全不同。
二、拖拖拉拉地谈判1、吴承瑛的高调和李彦的低调球队也明白他们的想法,因此并没有刻意去阻挠,只要转会费能谈拢,那就放行。
06赛季鲁能队一骑绝尘,申花作为亚军自然心有不甘,听说两位国脚来投,吴金贵喜出望外。
相比李彦,吴承瑛本就出自申花,对康桥基地一点不陌生。
早在1月海南体测时,吴承瑛就没去西安浐灞国际队报到,而是留在上海。
YOYO体测结束,西安浐灞国际队留在海南冬训,吴承瑛已经跟返回上海的申花球员开始合练。
他打算参加2月2日的体能补测,毕竟对吴承瑛而言,过关毫无压力。

1月24日,媒体就有过相关报道,认为吴承瑛大概率重返申花。
除了他本身实力超强外,孙祥离开也让球队左路出现空缺,简直是打瞌睡送枕头。
甚至吴承瑛还代表申花踢了热身赛,吴金贵对他赞不绝口,对转会充满信心。
向来低调的吴承瑛这次一反常态,可见他决心有多大。
相比起来,李彦低调了很多,并没有像吴承瑛那样跟申花走得很近,但内心也是极为渴望回上海加盟申花。
2、谈不拢的价格虽说球员意愿强烈,但谈判却始终没结果。
问题主要出在转会费上,西安方面给李彦和吴承瑛分别开出450万和260万的价格。
原本双方认为凭借成耀东和申花的关系,谈判应该能比较顺利,至少不会锱铢必较。
然而现实完全不是这样,几轮谈判后虽说价格差距在缩小,却始终没达成一致。
这背后申花高层没下决心,导致吴金贵唱独角戏,无人拍板。

客观说,李彦正值巅峰期又是国脚,吴承瑛这实力不值260万?
奈何此时的文广集团囊中羞涩,在投入上跟前几年已不能比,满脑子压价。
另外,俱乐部认为引进他俩也是为了应付联赛和亚冠双线作战,谈不上刚需,因此犹豫不决。
至于西安方面更无所谓,本就不是主动让他们离开,能留下更好。
成耀东曾明言“从队伍建设上考虑,不愿李彦离开。只是球员想走,只能成人之美”。
这种心态下,转会难度可想而知。
而李彦对此也表态“如果双方差价不大,愿意自掏腰包补足,只要能回上海”。
因此,上文才说李彦同样渴望回上海。
三、突如其来的合并当时转会费虽存在差距,但真正让两人愿望落空的并非是钱,而是申花突迎巨变。
前文说过,申花几个股东在几年投入后感觉力不从心,球队成了负担。

在07年1月26日,几个股东提出是否可以让申花和联城进行合并?
理由是:强强合作,提高上海足球水平。
当天朱骏知道后立刻表态:愿意。
次日,将合并的想法汇报给中国足协后,足协高层抵达上海,在看到方案后表示支持。
随后,中国足协和上海足协均提出:申花品牌不能丢。
正因此,朱骏才放弃了联城,要知道当时联城这个身份价值2000万,申花股东们如果有这魄力,吴承瑛和李彦早签约了。
另外,从提出合并到大局已定,全程秘密进行,外界根本不清楚。
直到2月7日才被媒体爆出,9日申花召开媒体通气会,尘埃落定。
吉梅内斯取代吴金贵成为主教练,他对吴承瑛和李彦的看法完全不同。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大问题在于合并后球员一下子爆满,甚至称得上臃肿。
新申花当务之急不是引援,而是如何妥善安排多余球员,尽快瘦身。
光中场就有姜坤、于涛、王珂、常琳、王洪亮、肖战波等人,李彦来了怎么安排?

因此,吴承瑛和李彦转会一事彻底结束。
这次合并太意外、太突然,从提出到最终实现一个月不到,回头看是否过于潦草?
四、尾声眼看转会无望,李彦无奈只能重返西安,离家远总比失业好吧?
直到2010年才转会去了浙江绿城,虽然没回上海,但毕竟离家近了很多。
至于吴承瑛则没那么多选择,既然无法回到自己的母队,那就直接退役。
国足历史上第一左后卫就此退出足坛。
当年俩人没能加盟申花确实可惜,为了转会费拖拖拉拉,错过最佳窗口期。
但比他们更可惜的是合并后多余的球员,这条路一下子变得更加艰难。
刚从申花转会联城的殷锡福又莫名其妙回到了申花,结局是坐穿板凳。
姜坤坐稳主力,王珂和王洪亮无奈之下远走他乡,早早退役。
合并转动了太多球员的人生齿轮,诠释了什么叫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