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体店真的不行了?
2025年,实体店仍然没有盼来自己的春天,至少1.7万家倒在了路上。而在去年,有超过1.2万家实体零售门店关闭。
不可否认的是,数码、服装、饮食等多个行业的实体经济正在逐渐消退。

不过,在这片“消退潮”中,一些实体经济却赚得盆满钵满。
胖东来2024年狂揽169亿,北京合生汇春节期间销量暴涨15%,西西弗书店靠卖咖啡就实现40%的盈利。
一边是冷冷清清,一边是热情似火,实体店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曾经,电商还未兴起,实体店也是一片辉煌。
服装、数码、饮食……,一家接着一家,一个挨着一个,店里顾客更是络绎不绝。
当时,在街边你会经常看到店主老板们,站在一张高凳子上,右手捏着钞票,左手拿个麦克风,用嘶哑的声音呐喊着:“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可是现在,曾经人挤人的商业街,也只留下几张供顾客休息的长椅,门店上贴的是各种醒目的“清仓甩卖”“店铺转让”广告。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至少有780家超市退出舞台。其中不乏地利生鲜、人人乐、宽广、华润万家等陪伴消费者10多年的“老朋友”。

除了超市,百货商场的营业数据也不容乐观。
近年来,该行业的客流量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下滑,许多商场销售额以负增长趋势不断上升,有的营业额甚至不及旺态时的一半。
仅今年上半年,就有32家百货商场被迫关闭。

连最受欢迎的饮品行业也大大受挫,香飘飘、伏小桃、GOOD抹柠等知名品牌也榜上有名。

而他们关店的原因不是资金链断裂,就是租约到期,换句话说就是生意不好,收益下滑。
线下不断闭店,线上却呈爆发式增长。
2025年上半年,国内三大电商平台的营收一路飙升。阿里、京东、拼多多分别将1850亿元、1620亿元、1380亿元收入囊中。

于是,不少实体店主纷纷把锅甩给了电商,“电商把实体店全干翻了”。
有网友甚至还出主意,要求国家出面干预电商。
可就在一片哀嚎中,胖东来却杀出重围,国庆刚过,它直接甩出数据,单月销售额狂揽6.81亿,年收入已破180亿。
要知道人家老板年初还凡尔赛地说:“今年尽量控制在200亿以内吧……。”

为什么别人关门它爆单?传统实体店的衰落,问题真是在电商身上吗?

《人民日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传统百货店与新兴业态的竞争,表面上是价格的竞争,实质上是供应链和经营模式的竞争。”
有些实体店的经营思维还是停留在二十年前,仿佛店主只开了一个“商品陈列馆”,消费者进门仿佛进入“大型罚站现场”,除了买东西,毫无理由多待一秒。
“即买即走”成了标准流程,留不住人,更留不住心。
反观胖东来,大人在购物区狂逛,孩子在儿童游乐区尽情释放天性。
冷冻食品区配着手套,生鲜区挂着可自取的眼镜布,顾客不仅可以全程观看学习面包的制作,还可以慢悠悠地试吃。
甚至购物车都分为7种型号,从普通款到带放大镜的老年专用车都有。
下雨天,工作人员还会拿着毛巾守在门口,细心为顾客擦干雨伞。仿佛顾客不是来“买东西”的,是来“过日子”的。

而这一切,只为让消费者待得更久更称心,以此来拓宽拉长实体零售的销售链。
除了经营模式未转变,跟不上数字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也是实体走下坡路的一个硬伤。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11亿,“剁手党”阵容更是到了接近10亿。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大量实体店仍没有线上渠道,或线上线下互不干扰,基本处于割裂状态。
据中信中心数据,2023年电商零售在互联网相关领域投融资占比不足10%。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实体零售在数字化进程中的明显滞后。

虽然一部分店开通了线上商城,却粗放经营。
超40%的商品图模糊、详情页信息残缺、错误,线上和线下的库存同步率低于50%。
消费者常被“缺货”劝退,价格体系混乱,同款商品线上线下不同价,投诉频发。
这样的数字化,非但没加分,反而消耗品牌信誉。
数据显示,2005年时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还只是2.6万亿元,谁曾想才过18年就狂飙到了53.9万亿,涨了20多倍。

如果实体店再没有自己的数字化运营体系,只能沦为“怀旧体验馆”了。

其实,实体店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具有线上不具备的优势。例如,能够为顾客提供场景化服务就是其中一条。
京东MALL店就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成功运营。
2025年5月13日,京东MALL店北京店开业,开门才两个钟头,营业额就破了千万,到月底一盘点,总营业额已达1.18个亿。
这座7.8万平方米的商场,集合了20余万种商品,覆盖儿童、娱乐、宠物、饮食等上百种业态,一经开业,迅速成为线下商业创新发展的标杆。

在这里,书店与儿童乐园相融合,能够让带孩子入店的消费者阅读、遛娃两不误。
同时,咖啡文化体验区设置了让消费者可以与专业咖啡师互动,学习手冲咖啡技巧,消费的同时,还能免费学习,提高生活品质。
另外,智能家居区也开设烘焙课程,能够让消费者在体验家居生活的产品的同时还能学做饭菜。
在这里,每个领域均提供场景化的服务,支持产品性能直观测试,让顾客沉浸感受品质生活,形成“学习-体验-消费”的一站式服务形式。
这样的环境,就算顾客没有购物计划,也能吸引人们驻足停留,只要顾客停留了一次,还怕没有第二次吗?
当顾客去了,无论是否抱着消费的目的去,都达到了引流的效果。
除了能提供场景化的服务,实体店还能提供线上无法取代的直观体验。
顾客可以在店内亲身体验产品功能,直观感受商品质量,降低一些决策风险。
此外,实体门店能提供营业执照,有固定经营地址,让消费者的维权路径变得更加清晰。
这也是大部分人在购买珠宝、奢侈品等高端产品时选择实体店的主要原因。

即买即用,不用等待物流也是实体店最有力的一个优势。
比如药品、应急礼品、生鲜等时效性强的商品,线下渠道依然占据绝对的优势。
说到底,实体店并不缺乏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能力,电商也从未“压死”实体店。实体店的倒闭,不过是社会发展中的一轮洗牌,不过是在淘汰20年来不变的经营头脑。
如它不能主动改变以适应市场,注定会成为变革中的牺牲品。
时代的车轮从不等人,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样适用于商业圈——只有适者才能生存。
实体店要生存,不能靠“禁止对手”的手段,而是要主动自我转型、将线上线下融合,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的优势,打造符合时代人需求的服务体验。
否则,它就只能黯然退场。
-END-
参考资料:
壹览商业《超1.2万家实体店,倒在2024年》2.《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作者:乡间绿叶
编辑:柳叶叨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