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上旬,美军第七舰队在南海搞自由航行,结果一架F/A-18和一架MH-60接连掉进海里,飞行员都弹射出来了,人没事儿,两架飞机加起来值两亿多美元,水深超过一千米,打捞基本没戏,特朗普当时正在亚洲跑行程,私下说了一句燃油质量有问题,这话本来想轻描淡写,没想到反而捅开了一个大窟窿。

这艘叫拉帕汉诺克号的补给舰,早几年因为燃料污染被军事法庭点过名,可它一直没停,还在给前线送油,从炼油厂到舰艇油箱,中间得过七到九道手,每一步都有质检报告,可报告多半是编的,底下人为了省点钱,把不同批次的油混着用,早就成了默认的规矩,预算年年砍,三年一检的规定拖成五年,有的地方连五年都没动过一次全套检测。

那架F/A-18飞了二十多年,本来设计只能飞十五年,新飞机F-35C交得慢,价格还高得吓人,老飞机只能硬扛着,机身金属都快撑不住了,航电系统老掉牙,液压管漏油,挂弹架锈得厉害,一堆毛病攒在一起,飞行员自己都说,座舱里四十%的灯不亮,每次起飞前得挨个手查二十三个关键系统,怕哪个零件突然坏掉。

更麻烦的是人,南海那边飞得太勤,好几个飞行员连续七个月没拿全工资,2024年内部报告说他们平均每月飞十八次,比规定多出三成,心理评估显示三成多的人有中度以上焦虑,快两成的人想调离一线,事故前一个月,还有三个飞行员因为太累差点出事,可谁都没上报,怕影响升职或者被追责。

这些飞机的零件也不是全在美国造的,二十七种核心部件得靠国外供货,比如台湾的芯片、德国的传感器、日本的高温合金,修飞机用的特种润滑油,买一次得等十一个星期,要是海运一断,美军舰艇连油都加不上,零件也换不了,军工承包商为了省钱,拿民用钢材替军规钛合金,2023年海军报告就说了,材料合乎标准的还不到六成。

中方知道后说,谴责美军挑事,但愿意帮点忙,美方挺尴尬,收下帮忙吧,等于承认自己设备不行,不收吧,那套值三千万美元的雷达和电子战系统就白搭了,打捞得靠深海机器人和专业母船,美国现在就三艘能干这活的,全在大西洋那头,中国倒是有“深海一号”这类设备,深海作业的能力早就齐全了。
军工承包商每年赚两千多亿美元,五家大公司在这三十七份合同里搞过降标替代,或者瞒着测试失败的事,监管机构国防合同管理局的人手砍掉六成多,2023年只突击检查了百分之十一的工厂,士兵冲在最前面,可没人真为他们的命担责任,他们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可这道防线,早就千疮百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