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永远不要放大自己的恐惧

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个印度的医学实验。一个男人被判了死刑,在执行死刑的时候,医生蒙上了他的眼睛。一边浅浅地割破他的手腕,一

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个印度的医学实验。

一个男人被判了死刑,在执行死刑的时候,医生蒙上了他的眼睛。

一边浅浅地割破他的手腕,一边给水袋扎一个小孔。

水袋里的水滴滴答答流了一宿,第二天早上,犯人就去世了。

实际上,犯人的伤口早已愈合,流出的血还不够一个小酒杯。

他是在水滴声中,把自己吓死的。

后来这个极端案例被载入医学史,成为“负面感觉和想象力量”的佐证。

很多时候,人不是被现实打倒的,而是被想象打倒的。

人所恐惧的事情,绝大部分都没有那么严重。

01

讲个曾国藩的故事。

这位近代第一完人,一辈子自杀过五次,光遗书就写了一堆。

尤其是第一次自杀,他完全被自己的恐惧压垮了。

靖港战太平军,曾国藩带领的水军一败涂地。

曾国藩见自己苦心经营的水军居然不堪一击,自尊心受挫,二话不说,直接投河。

幸好身边人手疾眼快,把他捞了上来。

但是他却不依不饶,三番五次求死,甚至回营之后,立马写了一封遗书。

他觉得自己彻底失败了,皇帝会剥夺他的官位,官场都会把他当成笑料,天下人都会唾弃他在母丧期间“夺情起复”,自己一生的功业再也没有指望了。

但是收拾残兵之后,他发现事情并非不可收拾,后果并没有那么严重。

预料中的嘲笑和斥责,好像并没有对自己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不仅如此,自己的步兵还取得了湘潭大捷,拿下了少有的胜利。

从这一次之后,曾国藩就变了。

他发现很多自己觉得不能承受的后果,都是自己吓自己。

七八个月之后,他在九江被石达开击败,差点被俘虏,他又做出一副要自杀殉国的姿态。

但实际上,他既没有写遗书,也没有交代后事,反而马上投入到工作中。

后来的祁门之战,曾国藩身陷重围,差一点就死无葬身之地,他却完全没有自杀的打算,反而冷静调度,化解危机。

曾国藩变得越来越“无畏”,他发现最糟糕的后果只存在自己的脑袋里,现实永远不至于不可收拾。

只要鼓起信心,努力去做,一切都有转机。

心理学上认为:恐惧是一种进化的产物,人总是习惯性把坏处夸大,这样可以让人尽可能地规避风险。

但是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恐慌情绪,人反而容易被它限制,最终在恐惧中坐以待毙。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

太尉陈蕃与大将军窦武清除宦官失败,接连被杀。

当时朝野一片死寂,很多人都觉得没了希望。

其中有个叫郭太的人,忧虑国家的未来,认为天下就要大祸临头,将来必然是天下大乱。

他日夜思虑,想的都是战火四起,民不聊生的场景。

不出一年,郭太就在忧惧中死去。

反而是后来的曹操、刘备在乱世中看到机遇,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真实的痛苦,人是可以承受的,人无法承受的,是想象中的痛苦。

不要放大自己的恐惧,没有什么是人承担不了的。

活在当下,努力去做,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02

讲个我自己的故事。

我高考的时候,因为发挥失常,没能考上心仪的学校。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脑袋是蒙的,我心想:坏了,这辈子算是完了。

上不了好大学意味着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意味着以后过不了好的生活。

报志愿的时候,这些想法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让我精神有些恍惚。

可上了大学之后,我发现好像事情也不是很糟。

大学之间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自己的心态也就慢慢平稳了下来。

毕业之后,我进入了一家不错的公司,事业的发展也算顺利。

烦恼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其实人生的“容错率”是很高的。

一味地放大自己的错误,只能让自己不断内耗,最终走向崩溃。

凡事想开点,多往好处想,事情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作家寇士奇,曾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去一家知名公司应聘,成功通过了初试。

公司的HR约他次日去面试,结果他在路上出了点小事故,迟到了半小时。

HR很遗憾地告诉他,因为他的不准时,应聘资格被取消。

知道这个结果后,年轻人顿时觉得前途黯淡。

这么好的机会,就让自己白白丢掉了,以后再找到这么好的公司可就难了。

自己的事业没准就因为这件事毁掉了。

随后的数月,他一直陷在痛苦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一度厌恶求职,最后只能在家里啃老。

哲学家塞涅卡曾说:我们最大的恐惧源于恐惧本身。

当我们聚焦于自己的恐惧,就像是把尘埃放在显微镜下,那些无害的颗粒,也会变成狰狞的怪物。

不放大自己的恐惧,不被想象打倒,一个人才能拥有直面现实的能力与勇气。

03

看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带着恐惧前行。

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无法消除,只能共存。

学会这三种方法,我们才能控制住内心的恐惧,守住我们的健康与未来。

恐惧最怕具体:

研究显示,写下具体担忧的事情,并逐一分析的人,焦虑水平会在30分钟内显著下降。

一个人之所以被恐惧压倒,其实是源于模糊的想象。

当恐惧变得具体,人也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把你担心的事情写在纸上,用理性去估算它们发生的概率。

这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发生的概率极低,恐惧自然也就减弱了。

恐惧最怕行动:

如果你害怕公开演讲,那就去准备演讲。

当你把演讲这件事拆解成具体的步骤,你想象中的恐惧就会被掌控感替代。

这就是“恐惧脱敏疗法”。

当你开始行动起来,你就会发现,其实一切并没有想象中可怕。

提升认知,重新认识恐惧: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恐惧失败。

但是换个想法,失败其实是成功的预演。

人生哪有不失败的,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人才能走到最后。

把恐惧转化为一种提醒,把失败当成一种经验。

当每次失败都变成自己的一次成长,人自然也就不会被恐惧吓倒。

看过一个“烦恼箱实验”。

心理学家找来100位志愿者,让他们把自己最担心的事情写下来,放在一个箱子里。

过了一周后,把箱子打开,发现92%的担心都没有发生,剩下的8%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人生大部分的担心、恐惧、忧虑都是源于自己的想象。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被自己的想象打倒。

不要夸大自己的恐惧,要把它当成人生预警。

行动起来,主动排雷,在接纳中重拾人生的掌控感,才能让每一次恐惧的心跳,变为成长的鼓点。

评论列表

喵喵
喵喵 1
2025-11-03 17:15
[点赞]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