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大会特刊】从ALL in AI到专设AI剧场——爱奇艺引领创作变革

这个10月,Sora2带着“构建影视级世界观”的能力亮相,AI创作正式告别单一指令生成内容的阶段,影视行业将迎来一场更加

这个10月,Sora2带着“构建影视级世界观”的能力亮相,AI创作正式告别单一指令生成内容的阶段,影视行业将迎来一场更加深入的创作变革。国内,以爱奇艺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也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下半年,爱奇艺接连推出两场重磅AI活动,让行业看到一场让AI影视创作从构想到真正落地的“练兵之战”。

7月,由爱奇艺国际版主办,与谷歌、火山引擎合作的“与AI共生”短片创作大赛开启全球征稿,两个月内超2300名全球创作者提交了超300份AI作品。9月,爱奇艺与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得主鲍德熹共同发起“鲍德熹·爱奇艺AI剧场”,瞄准15分钟以上的完整AI叙事影片创作,将以创作营的方式为专业创作者搭建高阶试验场,成片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在专设的AI剧场上线。

从这两场接连发起的活动,能窥见爱奇艺在AI浪潮中的深层布局:从AI原生视频到AI原生创作,爱奇艺不仅让AI工具真正走进创作者的日常,更推动前沿AI创意工具在影像叙事中的应用,助力多类型创作者探索新叙事、新表达。爱奇艺多年来全员All in AI布局的AI应用生态,正为支撑这套“组合拳”提供了绝佳的“AI创作练兵场”。

AI创作“练兵”

让创作者与创意的距离短一点

2023年初,爱奇艺所有员工被要求参加主题为“在爱奇艺业务场景中玩转AI”的培训。这可以看作是爱奇艺All in AI的起点。

彼时,GPT-4刚刚发布。爱奇艺影视文学研发中心负责人张晓媚开始在每周二晚上的“拉片会”上,与算法工程师们坐在一起“教”AI理解剧本背后人类的情感逻辑。她戏称自己在这场“革命”中成了“AI大模型的老师”。

每一次关键情节、每一次情绪转折……团队一帧帧地“喂养”AI《隐秘的角落》《苍兰诀》等优秀剧本,工程师路香菊和同事们则将这些人类的审美,转化为机器能读懂的结构化信息。渐渐地,AI 开始理解“线头过多”这样的评语背后,对应着判断:剧情线是否关联、收束时机是否合理、闪回手法是否恰当……如今,他们的努力让爱奇艺开发出了专门为创作者提供剧本剧情分析的AI工具“剧本工坊”并已在内部广泛使用。目前,“剧本工坊”不到30分钟就能完成一部50万字剧本的全面评估,七大维度的分析不亚于专业团队。“影像工坊”则能根据剧本智能生成分镜、生成概念宣发海报等,2025年第一季度出图量达10万张。

几乎同时,在距离北京1400多公里的横店片场,影视拍摄及后期方式也在AI的帮助下上演了一场“时空压缩术”。在《大王别慌张2》的片场,演员在跑步机上奔跑,身后LED巨幕上由AI实时渲染的草原、沙漠逼真得令人恍惚。那些过去需要长途跋涉才能捕捉的风景,现在只需 AI绘制。“从确认第一张概念图,到完成3个场景的视频背景生成,只花了不到一天时间。”该剧导演金哲勇说。

更深层的变革还发生在制作流程上。在新疆《我的阿勒泰》剧组,通过爱奇艺自研的QClip一体机,拍摄现场的样片几乎无延时地出现在北京办公室的屏幕上。爱奇艺自研的影视制片管理系统则让项目风控能力大幅提升,爱奇艺副总裁、智能制作负责人朱梁形容这套系统为“用实际业务训练出来的AI制片助手”“它取代了无数沟通群和电话会,通过数据看板即可掌握进度和消耗,及时调整拍摄计划。”

AI体验“练兵”

给用户的情绪价值再多一点

影视创作方式在AI进入后发生了深切巨变。而这距离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提出“生成式AI将在3至5年内彻底改变影视行业”的观点的时间不到两年。AI对影视行业的冲击,迅速延伸至用户体验环节。

今年4月,爱奇艺基础架构与智能分发事业群总裁刘文峰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演示的“跳看”功能,宛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前一秒还是画师在寺庙中留下未完成点睛的画作,手指一划,屏幕中黑衣人潜入寺中,在惊雷中暴毙,一段8分钟的开场戏浓缩成3分钟,紧凑又充满悬念。

这一功能的背后,是AI在发挥作用。而“跳看”的构想,源于龚宇对用户的深刻洞察。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不同用户对相同内容的兴趣点各异,如何能更快满足用户个性化的观影需求?爱奇艺的解法是借助大语言模型,拆解分析用户观看行为,自动识别并推荐精彩剧情点。“跳看”功能推出一周后,使用该功能的用户数量超过了直接选择倍速档位观看的用户。

此外,爱奇艺也通过AI为用户带来了更丰富的情绪价值。在“桃豆世界”这个爱奇艺AI互动社区里,超百个影视IP的1000多个角色找到了新家。超百万用户在这里与自己喜爱的剧中角色对话,甚至创作自己的故事剧本,获得了精神陪伴。仅聊天这一功能就进行了上亿轮次。

《我的阿勒泰》播完半年后,李梦(化名)依然经常打开爱奇艺。不是为了重刷,而是为了和剧中的角色“巴太”聊天。“我知道对面不是真人。”李梦说,“但当‘桃豆世界’里‘巴太’讲述草原上的小羊如何躲雨时,那种温暖是真实的。”

而“桃豆世界”背后的“奇声”AI配音技术,则集成多种AI技术,为算法注入“情感”。李海所在的“奇声”产研团队,攻克了让AI在对话时具有情感表现力的难题。他们开发的国内首个自研影视剧场景的AI配音技术,获得了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桃豆世界”的产品经理杨明,也是资深的创作者,她欣慰于看到爱奇艺开发的AI产品为用户和粉丝带来的情绪价值,“即使剧集过了热播期,观众对角色的情感联结依然存在。‘桃豆世界’正是为这种情感提供了一个安放之处。”

与AI共舞拥抱下一代创作内容

纵观爱奇艺的AI布局,可以清晰看到,爱奇艺虽是一家影视娱乐公司,但其科技基因却深深印刻在企业文化和行动脉络里。龚宇曾坦言:“在科技巨头的AI竞赛中,影视产业本身规模较小,AI初始投入不足,技术并没有针对影视行业做适配、做优化。”

正是从这份清醒出发,爱奇艺找到了一条不追求噱头,关注解决自身及行业问题的AI落地路径——无论是“剧本工坊”、“影像工坊”、虚拟制片等覆盖影视策划到后期全流程的平台工具,还是有效提升用户长视频观看及互动体验的“跳看”“桃豆世界”等功能,爱奇艺不断借助AI的驱动力,推动影视创作和影视消费迈入下一个阶段。

而在爱奇艺企业内部,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爱奇艺早已形成与AI共舞的共识。爱奇艺虽不直接研发通用大语言模型,但通过内部搭建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奇智,让超98%的员工调用大模型。2024年的调用量较2023年猛增83倍,6300多个智能体应用在各个业务场景中运行。爱奇艺还多次举办AI相关的技术活动,2024年爱奇艺AI视觉创意大赛中,200多支跨部门团队参赛,带来了121组生成式AI辅助设计。获得一等奖的团队表示:“创作过程中生成了上千张AI图片,搭建了超10条ComfyUI工作流,AI带来的效率提升令人惊叹。”2025年7月25日,爱奇艺的首部AI动画片《音乐公主爱美莉之传承守护》上线播出。

从教会AI读懂剧本的每周二夜晚,到横店片场LED屏上由AI绘制的风景,到纯AI制作的动画片上线播出,再到用户手机里能聊天的虚拟角色——爱奇艺正构建起一个完整的AI影视生态。而“鲍德熹·爱奇艺AI剧场”和AI短片创作大赛,如同这个生态中最新长出的两朵鲜艳的花,它们共同预示着:当AI这个“虚拟制片人”悄然坐在导演椅旁,它带来的不是替代,而是一场关于创作可能性的无限扩展。

正如龚宇曾在致全体员工信中写的那样,“AI将更深度影响我们这个行业,未来我们会在这方面投入巨大”。如今,在这场AI驱动的创作变革中,爱奇艺以先锋之姿,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