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80至1987年,中央军委先后裁军272万人,究竟有何战略考量?

1980至1987年,中央军委先后裁军272万人,究竟有何战略考量?自1950年之后,我军先后进行了11次精简整编。其中
1980至1987年,中央军委先后裁军272万人,究竟有何战略考量?

自1950年之后,我军先后进行了11次精简整编。其中,前四次裁军集中在五十年代。1975年,我军进行了第五次裁军。相比之下,整个七十年代只有一次裁军。到了八十年代,我军先后进行了1980年、1982年、1985年三次裁军,累计裁军272万人。如此大规模、高频率的裁军,跟五十年代裁军不相上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军实兵演习旧照

中央军委为什么会在1980至1987年裁军272万人?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战略考虑?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中央军委如何在1980至1987年之间完成裁军272万人的。

1980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在精简机关上下功夫,大规模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主要举措有裁并了各级机关重叠机构、裁减了省军区独立师、部分野战师改编为简编师。经过此次调整,我军人数由602万人减至530万人,累计裁军72万人。

1982年9月,中央军委又进行了一次大裁军,将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降格为总参的3个二级部(即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由于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的调整,军区直属的炮兵、坦克和野战工兵部队,也大多交由野战军代管。同期,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此次裁军,我军人数由530万降至430万。

▲1985年百万大裁军旧照

1985年6月,我军公开宣布“百万大裁军”,裁撤了福州、昆明、武汉、乌鲁木齐军区,并组建了24个合成集团军。至1987年,我军基本上完成了1985年的既定裁军任务,累计裁军100万。至此,我军在1980至1987年,累计裁军272万人。

在本智者看来,中央军委先后裁军272万人,其间战略考量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世界军事发展风向标发生了变化,英阿马岛战争极具前瞻性;

八十年代初期的英阿马岛战争,无疑是一场极具前瞻性的现代信息化战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军也不例外。在经典主旋律大片《沧海》中,马建成敏锐的从英阿马岛战争感受到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对着509所员工苦口婆心的说道:

今后的海战再也看不到,大炮军舰两军对垒的阵势了,而是交战双方,彼此视线之外,用精确制导进行的突然打击……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也能从马建成的肺腑之言中,直观感受到英阿马岛战争对我军当时的震撼程度。

▲马岛战争旧照

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极具前瞻性的战争,海军、空军在信息化、现代化加持之下出彩甚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胜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1982年第七次裁军、1985年第八次裁军多多少少受了英阿马岛战争的影响。

二、“大陆军主义”不适应现代战争,应强化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

我国幅员辽阔,周边形势复杂多变,就决定了陆军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自1969年珍宝岛反击战之后,苏联在我“三北”方向部署重兵,我军陆军比例大幅度增加。至1980年第六次裁军前夕,陆军编有35个军、116个师及守备师、炮兵师、坦克师、省军区独立师等作战单位。可想而知,陆军占比之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军某部演练旧照

现代战争尤为重视军兵种联合作战,海、陆、空不能存在短板。因而,裁军的关键之处在于从根源上解决“大陆军主义”,平衡军兵种比例。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技术性强而又影响深远的海军、空军及二炮。经过三次裁军,我军的军兵种比例更加合理,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集中力量提升武器装备水平,发展新质作战力量,强化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们的老祖宗孙武在《孙子兵法》开篇,就给我们讲了军事并非儿戏。在本智者看来,正因为军事的突出重要性,军事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要大刀阔斧的精简整编,就是为了要把我军建设成一支指挥灵便、反应快速、装备精良的虎贲劲旅。

▲81式步枪

八十年代,我军的武器装备和兵种构成发生了诸多变化。先说武器装备,我军推出的第一代自主研发的枪族81式枪族,正是我军装备水平提升的体现。再言新质作战力量的发展,集团军、直升机大队、机械化步兵师等“新名词”,都是我军强化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的生动体现。

以集团军为例,一改以往单纯的“步兵野战军”,集中了步兵、炮兵、装甲兵、工兵等兵种。如此一来,集团军建制内诸兵种,平时联演联训、战时协同作战,战斗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尚需指出的是,两山轮战无疑是我军八十年代一系列军改的“磨刀石”,促进了战训耦合。多数人认为,两山轮战是陆军单打独斗。实则不然,中央军委、总部高瞻远瞩,在两山战区本着“密切协同、长期作战”的原则,将炮兵、装甲兵、工兵、防化、通信、侦察、工程、导弹及空军等诸多军兵种投入到了实战,极大的配合了步兵坚守防御作战。

▲某型无人机配合我军某部地面步兵演练

我们不难发现,裁军272万人的背后,更多的是中外实战经验的灵活运用,带有浓厚的实战背景。我军自八一建军以来,就是一支善于学习的队伍,因时而势、因时而异、因时而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善于学习是我军永葆战斗力的不二法门。最明显的就是,我军从俄乌战争中受到启发,把无人机的战斗力发挥到了极致,无人化、智能化、自动化正成为我军的一大发展方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