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问:怎么这么久没更了?是不是号没了?
没有,主要两个原因:
第一,楼市已经越来越没意思了,这种单向趋势的市场真没劲,我自己都腻了。
第二,房产自媒体不是我的主业,我是个佛系博主,不做业务也不割粉丝,大概一周2-3更,记录点真实感想。
这个十一长假,我彻底把自己放空了,休息了十多天。
回来第一天,手贱,还是点开了上海二手房的成交数据后台。

怎么形容呢?就两个字:扑街。
有人可能会说,假期数据难看是正常的,大家都在外面玩。
别自欺欺人了,今年的十一假期成交是我入行以来见过最惨淡的一年,没有之一。
这个惨,不只是数据上的绝对值,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遍布全社会的无视感。
不止发生在上海,楼市,已经快被人遗忘了……
整个假期,我的朋友圈,大家在聊中秋团圆,聊老友聚会,聊哪里旅游风景更好,聊美股黄金,甚至聊哪个犄角旮旯的加密货币又翻了多少。
唯独,没有人再聊房子了。
那个曾经能让所有酒局瞬间高潮的话题,那个能让三代人围着一张饭桌彻夜谋划的家庭核心资产,如今,就像一个过气的网红,被所有人默契地遗忘在了角落里。
房地产,正在被时代抛弃。
今年中秋家宴,我干了件特没劲的事儿。
我把圈子里几乎所有阶层的亲戚朋友都问了一遍,不管是有钱的、没钱的,有权的还是普通百姓:
“你们觉得,二手房接下来会怎么走”。
在过去,这个问题总会引发激烈的辩论,多军和空军能吵到掀桌子,大伯二叔都能吵到红脖子的那种。
但今年,我得到了一个让我脊背发凉的、完全一致的答案:
“跌,还得跌,看不到头”。
这是一种共识的坍塌。过去二十年,支撑中国楼市一路狂飙的,不是钢筋水泥,不是经济数据,而是另一种信仰——房价永远涨。
当一个社会,从有钱、有权、聪明的那批人,到最普通的老百姓,都形成了“房价会继续下跌”的共识时,任何技术性的分析都显得苍白无力。
政策在做什么?当然在救。
今年的政策工具箱几乎已经掏空了,降息、降首付、放松限购,各种王炸轮番上阵。
但结果呢?
过去二十年,像一场光怪陆离的梦。
有人靠着几张房产证,一飞冲天,完成了阶层跃迁;也有人赌上三代人的积蓄,在这些年的最高点,成了那个“为梦想接盘”的人。
梦醒了,总是格外残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