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今年的引援市场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小外援皮特森无人问津,甚至连个试训的机会都没捞到!皮特森是谁?相信对CBA的老球迷们来说,他并不陌生。曾经场均28分+,单场更是有过爆砍40+的“得分机器”,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外援,居然没人要了?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是怎么个事?
皮特森这个球员的个人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说到他的高光时刻,那就不得不提 22-23赛季,他在南京同曦,场均轰下28.7分、7板、6助、2断,三分命中数全联盟第一。可以说,几乎是他一个人扛起了南京队的外线。
到了吉林,他的表现依旧抢眼,均27.2分不含糊,外加6.2板和接近5次助攻,妥妥的“进攻发动机”。单看数据,妥妥的大腿核心!可是到了新疆,皮特森迎来了命运的转折,上场时间一降再降,输出立马缩水到20.7分,季后赛更是还没开打就被裁。
很多球迷朋友一定很费解,这样一个能得分,能爆发达外援,怎么突然就不吃香了!这就要从CBA的大环境说起,随着职业竞技的发展。
现在的联盟对于团队协作,战术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独狼”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个人能力再强,不能服务于团队体系,甚至破坏体系的完整与整体节奏,被淘汰也就不意外了。
皮特森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手感来了无人能挡,手感一凉,直接就拉胯了。打球“太独”不能为体系服务,那注定是要被抛弃的,被新疆队抛弃,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是他个人能力变弱了吗?显然不是,只是因为他不能为团队带来更多的价值,甚至妨碍了整体的节奏。
那现在CBA怎么挑外援?其实从最近几年的冠军班底就能看出些问题来,比如威姆斯,弗格,布朗,这些小外援都有一个特点,能攻能守,完全为团队的战术体系服务,而不是让团队的体系服务于个人,这就是区别!
争冠球队需求也早已不再是个人能力突出的“刷分机器”,不是说个人能力突出的小外援不好,只能说不合适,篮球毕竟是五个人的团体运动,讲究的是1+1>2。能进攻,能防守,能配合战术体系的多样性,这已经成为优秀小外援的硬指标!皮特森这样的独狼,注定已经不吃香了!
皮特森的这个事儿,明确的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谁能砍分谁就是大腿”的年代彻底过去了。如今的CBA,更加注重体系的完整与配合,不缺会得分的外援。
团队意识好 ,球商高,哪怕个人能力差一些,在再在的联盟也不愁没人要!这是职业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多的传导,更多的配合,更快的比赛节奏,这都需要的是把五个人磨合成一体,所以独狼注定是要被淘汰的,这也是为什么皮特森明明数据漂亮,却没人要的原因,只能说一句“大人,时代变了”!
球迷朋友们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来一起探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