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高速路口,当电子时钟的数字从“23:59”跳向“00:00”,收费站顶棚的灯光突然亮得刺眼。几十辆小轿车堵在闸机前,引擎声混着此起彼伏的喇叭响,像一锅煮沸的水。这时,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喊声:“所有车道开放!快疏导!”几个穿着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员冲进车流,有人扒着车窗敲窗,有人扯着嗓子喊:“快快快!免费时间结束了!”
这场“速度与激情”的戏码,源于2025年国庆中秋8天高速免费通行的最后时刻。从10月1日0点到8日24点,全国收费公路(包括机场高速、桥梁隧道)对7座及以下小客车免收通行费,这是国家给老百姓的“节日红包”。可当9日零点的钟声敲响,红包“过期”,收费闸机重新落下,车流瞬间从“自由飞驰”变成“卡壳排队”。
浙江湖州某收费站的监控视频火了:画面里,工作人员站在闸机前,一边挥手一边喊“快走快走”,声音都喊劈了。有司机摇下车窗笑:“大哥,您这比赶火车还急!”但工作人员顾不上笑——他们知道,每耽误一分钟,后面就多堵一公里。去年国庆,某地收费站因系统故障导致拥堵,3小时才疏通,被网友骂上热搜。今年,谁敢掉以轻心?
其实,这场“狂奔”背后,是普通人最真实的生存焦虑。对车主来说,免费通行省的是真金白银:一辆私家车跑500公里高速,能省200多块油钱;对物流司机来说,时间就是饭碗——货车跑1000公里高速,收费占成本两成,免费8天能多赚一两千。可当免费结束,这些“省下的钱”又得从口袋里掏出来。有网友吐槽:“高速免费像拆盲盒,前7天爽翻,最后1天急疯。”
但换个角度看,这场“速度战”何尝不是中国交通效率的缩影?8天里,24.32亿人次跨区域流动,日均3亿人上路,相当于把整个欧洲的人口搬了个家。收费站工作人员顶着黑眼圈疏导,交警在暴雨里指挥,养护工连夜清理路障——他们才是这场“大迁徙”里最沉默的英雄。
凌晨1点,最后几辆车驶过闸机,收费站的灯光渐渐暗下来。工作人员摘下反光背心,揉着沙哑的嗓子笑:“明年国庆,咱还得接着喊‘快快快’。”是啊,生活从不是慢节奏的田园诗,而是永远在赶路的进行曲。我们抱怨堵车,却也享受说走就走的自由;我们心疼过路费,却更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此刻,你或许正堵在下一个收费站,或许已躺在家里刷手机。但无论如何,今天这个零点,我们都成了中国交通史上的“小注脚”。所以,你被收费站的“快快快”喊醒了吗?或者,你也在最后1分钟冲过了闸机?来评论区聊聊,你的国庆高速故事吧!
案例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