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为什么说农村的孩子往往更难出人头地?

为什么说农村的孩子往往更难出人头地?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相对于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农村的孩子最缺的是什么?事实

为什么说农村的孩子往往更难出人头地?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相对于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农村的孩子最缺的是什么?事实是绝不只是物质层面的匮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贫瘠。对农村孩子来说,从一出生,他们的面前就天然矗立着四座大山,而要出人头地,就必须翻越这四座大山,到达山的另一边——别人家的起点。

(一)个人认知的局限

出生在什么样的原生家庭中,孩子便天然地塑造出什么样的人格,该人格下的认知必定是融合在其原生家庭环境中的,而其原生家庭的认知是不融于城市文化或知识分子家庭文化的,所以孩子的认知也便不融于城市文化或知识分子家庭文化。而农村家庭的思想观念,往往狭隘、自私、极端、消极,于是乎孩子也不得不被灌输了这样的原始观念。

农村的孩子节俭、能吃苦,我们承认它是一种美德,但从根本上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值得宣扬的好事情。因为对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从小被教育去讨好他人、讨好环境、牺牲自我来换取生存空间,并且将这一切视作天经地义,这样孩子的人格是绝难能够健全地形成的,是一定没有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积极主动、勇敢坚毅的人格属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普遍成熟的晚,其人格形成的晚,甚至有些究其一生都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

你将学校发的校服视若珍宝,每日穿着生怕弄脏了一丁点;人家厌弃校服土而不屑地随意丢到一边,尽情展现着自己家里买的光鲜亮丽的衣服。当有各种举办的活动,你唯唯诺诺,不会更不敢上台去展示自己,只能够卑微地看着人家尽情地表现各种的才艺。当你在疯狂背单词的时候,人家早已在讲台上做英文演讲、发表英文文章。除了课堂上接触到的内容,你的意识空间里只剩下家里的琐碎和腼腆内闭;人家各类热点动态、社会实践驾轻就熟,分析问题头头是道。面对任何情况你只敢等待老师或家长的指令,而没有自己的判断,即使内心有一丝的想法也不敢表达出来,看问题只能够从下面的视角往上面去看,人家却能够大大方方地全角度看待问题,讲出更客观的观点。

(二)家庭观念的束缚

一大家子人中文化程度最高的是初中文化,他们一生的认知上限就是村子所在的县城,他们的价值观永远只有一点,就是钱。谁谁谁挣了多少钱,至于钱怎么来的没人在乎,只知道要向那个挣钱多的人看齐,将笑贫不笑娼发挥到极致。至于你,考上大学怎样、考上研究生怎样、读了博士又怎样,回到家还是要论资排辈,接受他们初中没毕业一生没出过县城的长辈们的“谆谆教导”。而你,倘若研究生毕业了没有当上县里的大官、没有年入百万、没有结婚生子,就会被他们百般嘲讽,“上学有屁用”“看人家谁谁谁早就不上了,现在一年挣好几十万,都生了俩孩子了”“养活你这么个废物”“你上学上傻了,你糊弄糊弄这钱不就到手了吗”,等等,诸如此类。

你在家中的任何个人想法都会被掐灭,你的家长只需要你无条件服从,否则就是不听话、不孝顺,一大家子人会轮番指责你、批斗你;人家家长会充分倾听、尊重孩子的想法,呵护孩子人格的养成。你家人听说谁谁谁赚钱了、省钱了,无比羡慕,以此作为典范对你反复教导,却从不管他们的钱是损人利己巧取豪夺来的;人家家长从小教育孩子要诚信友善、不随便贪图别人的便宜,做诚实上进的人。你有什么事情想和家里人说的时候,发现根本无法以理沟通,只能够用他们所能够理解的“谁声音大谁有理”的方式;人家家人耐心倾听、互相探讨,共同面对。你工作学习不顺、心态不好的时候家人呵斥你废物、没用、事多惯的,人家家人共情、买礼物一起出去旅游散心。

你身体精神受到伤害的时候,家人会变本加厉的斥责你净给家里惹事;人家会坚定地站在孩子这边从里到外地保护孩子。你刚工作没多少工资时,家人就迫不及待地催促你上交;人家家长不仅不索要,还担心孩子过不好给孩子钱。你是男娃生你就是为了养老的,你是女娃生你就是为了换钱的,换得少了就是赔钱货;人家无论男孩女孩同样疼爱,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成长。你从小被教导要拿捏这个拿捏那个、谁好谁不好,人家家长从小告诉孩子要是非分明、真诚相待、文明有礼。

(三)物质基础的匮乏

物质条件的缺乏是更直接的作用。你小时候面黄肌瘦,几个月吃不上一顿肉,吃的最多的是自家蒸的窝头馒头、腌萝卜条大葱蘸酱,用的书包作业本都是针线缝的,穿的衣服是人家孩子穿小剩下来的,没钱买新文具,只能够年复一年用那只压扁发锈了的铅笔盒。更别说什么玩具、游乐场、动物园、博物馆、海洋馆......这些只在你小学课本的插图上见过,直接导致精神世界的匮乏。你从小手里不曾握过一分属于自己的钱,当某次偶然了解到原来人家孩子是有“零花钱”这个东西的,你感到很诧异,许多年后你才知道这是正常的。

你在家时全家只能挤在一个炕上睡,人家从小就有自己独立的房间;你穿过最好的衣服是校服,你住过最好的房间是学校宿舍,而这些却是人家最不屑一顾的东西。你寒暑假在家里下地种庄稼、收庄稼、和家人出摊,人家奥赛班、音乐班、美术班、夏令营、海洋馆、博物馆、动物园、游乐园、各地旅游。你上了大学才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摸着键盘鼠标不知所措,连打字都不会;人家各种操作轻车熟路,各种软件手到擒来。

(四)资源背景的空白

开家长会时,你家长操着一口方言,嗓门大的遭众人瞩目;人家家长慢条斯理温文尔雅,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从而你在老师同学面前每每只能低下羞红了的脸庞。上名校的方式千千万,人家有强基、夏令营、推荐免试、移民留学、曲线港澳、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竞赛特招、少年班特招、综合特招、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你却只知道并且只能够走高考一条路。家里但凡出了任何事只能够下意识地忍气吞声,你但凡有点想争取权益的想法就是不懂事,就是惹事。只因为家里没有任何的资源背景,没有任何的倚仗,伴着他们与生俱来的卑微与懦弱,于是乎很多情况下你的家人成了施害者的帮凶。你的学业之路、工作之路、事业之路,没有任何的人脉资源,只能够自己一步步去拼搏、探索,撞了无数次南墙、踩了无数次坑之后才慢慢走出一条生存的路。这也是为什么同一个班里的孩子,农村孩子会普遍比城里孩子大出两三岁,因为他们的背后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踩坑、填坑。

资源背景带来的差异,在就业这件事情上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你临近毕业的时候,要到处投简历、面试,奔波许久才找到一份私企牛马的工作。人家呢,进体制内外的好单位就一句话的事情,家里早就“萝卜坑”给安排得明明白白,还有直接给钱给资源创业的、背靠家里出去体验生活的,所以人家毕业时该打游戏打游戏、该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你大学四年拼死拼活得到的学分、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一刻在人家的资源背景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这四座大山,从精神上使农村出身的孩子天然地无比自卑、怯懦,难以具备独立的人格,难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性的判断力;从家庭背景上不断狭隘、自私地裹挟,精神和物质上的持续对人生的反作用;从物质基础上缺乏可调用的必要资源,除了进入体制等方式,难以成就真正的事业;从社会背景上,多走许多的弯路、多踩许多的坑、多耗费许多的人生光阴和人生精力。

但愈发如此,愈要自强不息,虽然面临着四座大山,但并不意味着农村的孩子就不能够出人头地。要首先弄清楚它难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不再盲目,少走弯路。只要跨过了这四座山,就能够到达一个相对合理的起点,从而公平地展开社会竞争、去实现人生的有效奋斗。

而跨越这四座大山最好的捷径就是读书、上学,读完中学读大学,读完大学读研究生、博士。去努力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历背景进入体制,或者进入央企国企事业单位,如此,便在社会中的工薪阶层有了立足之地,在物质形态上实现了阶层跃迁。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知识、阅历的丰富,认知水平得以扩展,逐渐具备了完备人格和较大的格局,能够自主摆脱外界不合理的观念束缚,树立起人生理想和一些必要的精神追求。同时在自己拼搏的路上积累起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各类资源,从此有了为自己兜底的底气和能力,巩固了人格基础,从而在灵魂上实现了阶层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