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郭德纲在今日头条发了篇文章,文章标题是《开心为上,人生这场戏的活法》。配图部分另有《郭德纲的人生戏场》字样,可以理解成副标题吧?

结合正文理解,这篇文章很像是人生感悟,也像是心灵鸡汤集锦。当然了,心灵鸡汤并非贬义词,只不过是受一些“毒鸡汤”牵累了而已,我这里所说的心灵鸡汤是中性词。
通读郭德纲这篇文章,“心态平和”应该是全文中心词,那么我也以平和的心态谈一下读后感。
文章第一段,主要阐述的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作者感叹了人生难免起伏不定,觉得平和心态更为重要。我也非常赞同平和心态,但人生总难免有意难平,假如被别人欺负了好多年,又怎能如作者所说那样“笑笑就过去了”?纵然表面上过去,但心灵的创伤岂是笑笑就能抚平?
文章第二、三、四段,作者先是回顾了1996年第三次进京,年少时做出的歪诗,深为当初轻狂无地自容。然后阐述了心急火燎时,急需身边有明白人帮着稳定心神,否则只能自己来扛。

我对作者第四段的感悟有不同看法。固然,在我们心急火燎时,有明白人一旁提醒再好不过,但首先我们要做事公道,尽量少出现心急火燎的情形。其次心急火燎情形不可避免时,应该先考虑自己去扛并想办法,而不是先寄希望于明白人在旁边提醒。有人提醒是情分,无人提醒是本分,我们莫要颠倒本末甚至因此报怨或忌恨。
第五段内容,作者强调了成大事者“喜怒不形于色”。我自身没达到这个境界,也没成大事,自然没有更多感悟。不过我感觉作者也没达到“喜怒不形于色”,比如:他当众讲出的某些言词过于激烈,甚至不乏有违公序良俗的内容。

第六段、第七段,主要讲得是别跟自己较劲,也别跟世道较劲,还拿穿西装、喝酽茶、喝咖啡来举例。我觉得这样的心态很正常,举例也没问题。但现实中却可能有类似喝酽茶就大蒜蘸臭豆腐的吃法,可偏偏会被吹捧者说成是最正宗的酽茶,同时还要极力贬低正经的正宗酽茶。

第八和第九段,作者讲“只有心宽了,想通了,那事也就不是事了”。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也要分情况。假如某人只是被误解,或是双方有较小摩擦,我觉得容易想得通。可是假如一方被另一方的人狠狠攻击了十多年,差点就万劫不复了,再要求受害方想通的话就太不地道了。相比起作者上面那句话,我倒更推崇“心底无私天地宽”。

在读后感的最后,我也套用一下《开心为上,人生这场戏的活法》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列位,您听好了,您遇到过最开心的事儿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