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太原,因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商标节的举办而格外热闹。
走在展馆内,看到的是中国品牌蓬勃的生命力与不断更新的形象,每一个展位背后,都是关于创新、坚守与梦想的故事。而这次山西之行给我最大的意外惊喜,是逛展时受到这份特别邀约,将我带进了9月6日晚名为“点商标之夜”的酒会现场。
这是一场特别的“聚会”,没有冗长的议程,没有浮于表面的发言,到场的每一个人,不论是深耕行业数十年的专家,还是像我这样仍在探索中的品牌人,似乎都带着一种共同的默契:我们因“商标”而聚,因“品牌”而共鸣。
很快,来自天南地北的同行便在此处聊开。一位来自广东的知产律师分享她近年来处理的商标纠纷案件,一位上海品牌总监谈起老字号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彼此相互交流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也畅聊了行业未来的可能性。
真正让我重新思考“商标”二字的,是那天晚上反复被提及的一个概念——“.商标”。坦白说,在此之前我对它的认知更多停留在“域名”上,甚至略带疑惑。但那晚,我得到了远超预期的答案。
“.商标”不仅仅是一个域名,它是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可反制网络侵权的品牌标志。它最核心的原则是“品牌实名制”,因为只有持有商标权利证书的主体,才能申请注册相应的“.商标”域名。这意味着,从注册源头就设立了门槛,避免了抢注、混淆和恶意使用。
为什么这一点如此重要?
我想到那位广东律师提及到她所服务的客户:辛辛苦苦培育品牌,好不容易有了知名度,却被山寨网站“截流”,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最终损害的是品牌信誉与实际利益。而“.商标”就像是品牌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数字身份证,明确、唯一、可溯源。
它不仅确保了品牌在网络上的真实存在,更建立起身份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更进一步地说,它把线下已经建立的商标权利,无缝延伸至线上,形成一体化的权利保护体系。消费者在浏览器输入“品牌名.商标”,就可以安全、准确地直达官方渠道。这种确定性,对建立品牌信任至关重要。
我曾以为,商标保护更多是法律层面的防护,是确权、争议、维权……但“点商标之夜”让我看到,这个行业还有那么多人在默默做着建设性的事,他们通过技术赋能、制度创新,让商标不再是静止的权利凭证,而是成为品牌在数字时代安全发展的重要支撑。
“.商标”正是这一理念的创新实践。它从互联网发展的底层逻辑入手,为品牌筑起一道防火墙,也为消费者铺就一条放心路。它让品牌的传承多了一重保障,让品牌的发展少了一些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