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学生骂老师“刻薄媚男”起诉,这堂法治课该上!

课堂批评引吐槽,老师起诉维权引全网讨论重庆工商大学的胡老师最近“火”了——她因学生李某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刻薄媚男”,一
课堂批评引吐槽,老师起诉维权引全网讨论

重庆工商大学的胡老师最近“火”了——她因学生李某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刻薄媚男”,一纸诉状将对方告上法庭,起诉其侵犯名誉权。事情起因很简单:李某在《经济法》课上回答问题错误,被胡老师当众批评“没礼貌”。李某怀恨在心,在网上发帖称胡老师“上课刻薄、把没礼貌当幽默”,还给她贴上“媚男”标签。胡老师发现后,要求李某删帖并道歉未果,最终选择用法律维权。

此事一出,网友炸锅:有人骂李某“没家教”,有人夸胡老师“硬气”,更多人讨论起“师生矛盾”“网络暴力”“讨好型教育”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毕竟,当“学生挂老师”从偶发事件变成舆论常态,当“批评一句就被网暴”成为某些学生的“特权”,胡老师的起诉,更像一声警钟。

这不是“师生互怼”,是规则与责任的较量1. 学生随意挂人,网络不是“情绪垃圾桶”

李某的行为,最让人气愤的是“无差别攻击”。她不过是课堂上被批评了一句,就上升到“刻薄媚男”的人身攻击,甚至把私人情绪发到公共平台,让老师承受网暴风险。这不是“表达不满”,是“泄愤式网暴”。

有人说“学生年轻不懂事”,可年轻不是“免责金牌”。胡老师是法学教授,她清楚:网络发言同样受法律约束,乱贴标签、侮辱他人,涉嫌侵犯名誉权。李某或许以为“删帖就没事”,但法律的追责不会因为“年轻”按下暂停键。这堂“法治课”,她该补上。

2. 胡老师起诉,是对“讨好型教育”的反击

更值得深思的,是胡老师“不妥协”的态度。这些年,高校里“老师不敢管学生”成了潜规则:怕被投诉、怕学生心理脆弱、怕影响选课率。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好评,承诺“不点名不挂科”,甚至自掏腰包买奶茶讨好;有的老师被学生骂了,也只能忍气吞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胡老师的起诉,恰恰是对这种“讨好式教育”的反击。她是法学老师,更明白:教育不是“服务行业”,老师有尊严,学生也该有底线。如果连批评学生都要被网暴,那以后谁还敢管学生?谁还敢坚持原则?她的坚持,是在给教育“正骨”。

3. 教育需要“双向负责”,不是“单向纵容”

有人替李某开脱:“不过是年轻冲动,道个歉就完了。”可道歉就能抵消伤害吗?胡老师因网暴承受的精神压力、社会评价的损失,能靠一句“对不起”抹平?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李某的帖子里,用词粗鄙、逻辑混乱,暴露的不仅是情绪管理差,更是规则意识缺失。如果学校和舆论都惯着她,她走出校园后,只会更肆无忌惮——今天骂老师,明天可能骂同事、骂领导。胡老师的起诉,是在告诉她:你可以犯错,但要承担后果。

教育该有温度,更该有规则

胡老师的起诉,不是“师生对立”,是“规则与责任”的一次正面交锋。它提醒我们:

学生不是“祖宗”,网络发言要守底线;

老师不是“服务生”,尊严和权益该被维护;

教育不是“讨好游戏”,该有批评,有规则,有担当。

最后想问问:你身边有“学生挂老师”的事吗?你觉得老师该“忍气吞声”还是“依法维权”?评论区聊聊,愿每个学生学会“有话好好说”,愿每个老师敢做“有原则的教育者”。

愿胡老师维权成功,愿这堂法治课,能让更多人明白:教育的温度,藏在规则的底线里。

评论列表

搬砖侠
搬砖侠 29
2025-11-01 15:51
说过的任何话,都可以成为空气。但是发小作文搞人身攻击是不对的,所以,支持老师维权。
火花
火花 17
2025-11-01 22:55
学法律还口无遮拦?这女学生不应该开除?!
薙的追随
薙的追随 4
2025-11-02 15:39
这波是魔法对轰,换作男教师,这事情你根本别想有下文
水`月
水`月 4
2025-11-02 13:36
打拳打傻了[呲牙笑]
幽默
幽默 3
2025-11-02 06:31
呵呵,为什么手机关不掉这些帖子。我真的不想看

夸父 回复 11-02 12:57
因为这不单是大数据推送,这已经是社会常态了[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