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他提出计划生育,却一妻一妾,生了8个子女,还娶了女儿13岁同学

如果一个学着倡导节育,却偏偏自己儿女成群,您会怎么看?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就是这样一位矛盾体。他提出了“计划生育”

如果一个学着倡导节育,却偏偏自己儿女成群,您会怎么看?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就是这样一位矛盾体。他提出了“计划生育”,可自己娶了两个老婆,生了8个孩子,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和批判。

一、

马寅初1882年生于浙江绍兴,家庭条件非常富足,从小就读了私塾。

长大后,他又远赴美国,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

1901年,19岁的他在父母安排下与同乡张桂君(又名张团妹)成婚。张桂君贤惠温和,二人婚后生活平稳和谐。

次年,张桂君生下一子,但孩子不幸早夭。此后,两人又育有三个女儿。

二、

马寅初与张桂君的婚姻虽然温馨和谐,但第一个儿子夭折后,一直没再生儿子。

为此,父母非常焦虑和着急,催着马寅初纳妾生儿子。

可马寅初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接受了新的思想熏陶,并没想非要生儿子,也不想再纳妾。

发妻张桂君也觉得没生儿子对不起丈夫,也动员丈夫再娶一个小妾。

经过再三劝说,马寅初也就同意了。

于是,1917年,时年35岁的马寅初在家庭压力下纳妾。女方名为王仲贞,年仅13岁,是马寅初女儿的同学。

婚后,王仲贞为马寅初生下二子二女。马寅初与两位妻子共同生活,家庭关系较为和睦。

三、

时间很快来到1953年,中国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为6.02亿,年增长率达2.2%。

马寅初注意到人口过快增长可能带来的问题,于是深入城乡开展调查研究。

基于所得数据,他判断若人口按此速度增长,50年后中国人口将达26亿,资源负担将极为沉重。

经过认真思考和自己调查的成果,1957年,他在《人民日报》发表《新人口论》,明确提出应“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

然而这一主张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反而使他陷入争议。

1958年起,他逐渐淡出公众视野,1960年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直至1979年才获平反。

1979年9月,计划生育政策在全国推行;1982年9月,被确立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

马寅初于1982年5月逝世,未能见到这一政策的最终落实。

四:

他一生才华横溢,学术成就斐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计划生育理论。

可自己生了8个儿女,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他的家庭生活也成了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种人生轨迹,既让人感慨,又充满戏剧性,但那是时代的产物,与提出“计划生育”并不矛盾。

在那个年代,“传宗接代”的观念让一个家庭对儿子非常看重。 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无法摆脱这种压力。

这种环境下,即使夫妻感情和谐,没有儿子的小夫妻也要被迫接受“小妾”进门。这并不是他的个人选择,而是社会观念的折射。

这种矛盾,既是家庭内部的纠葛,也是那个时代众多家庭的缩影。

他的家庭生活确实与他提倡的计划生育理论产生了直接矛盾,但我们也要看到,他的理论是基于国家层面的长远考虑,而非个人道德的约束。

这种冲突,更多是时代转型中的必然现象。

结语: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对马寅初的思想,历史会有一个公正的评判。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后退!

(文章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