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相对诸葛亮,为何开历史倒车、不忠不义的司马懿却成功了

如果说,司马懿是在开历史倒车,那么诸葛亮则是在与时俱进。如果说,司马懿家族不忠不义,那么诸葛亮的家族则是忠贞不渝。在高平

如果说,司马懿是在开历史倒车,那么诸葛亮则是在与时俱进。

如果说,司马懿家族不忠不义,那么诸葛亮的家族则是忠贞不渝。

在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父子三人借助曹丕时期推出的“九品中正”制,尽其所能拉拢士族门阀,甚至不惜丢掉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大搞小封建,在这个过程中士族有很大几率进阶成为大门阀,并最终成为脱离中央政权的法外之地的“小王国”。

这样的条件,相信没有一个士族门阀不渴望。

尤其到了西晋时期,司马炎更是将分封制度推向了历史的一个巅峰,被他分封的王就有数十人之多。

于是,后来就有了“八王之乱”,更是引发了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黑暗的阶段——五胡乱华。

▲诸葛亮与司马懿

高平陵政变时,司马懿曾指洛立誓,只要曹爽投降,就会饶其性命,并让其做一个富家翁。结果,曹爽三族被诛。

这种视誓言为粪土的行为,直接将社会道德降到了冰点。

这些,不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又是什么?

魏明帝曹叡临终前抓着司马懿的手,将年幼的继承人曹芳托孤给了司马懿,可结果司马懿却通过高平陵政变直接架空了曹芳。

当初,董卓入京时就因废帝立帝惹了一身的骂名,但是到了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掌权之时,更是做了同样一件天怒人怨的事情,废黜了曹芳,改立曹髦为帝。

到了司马昭时期,他更是当街明目张胆弑杀魏帝曹髦,也正应了曹髦生前之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诸葛亮与司马懿

当他们的后代晋元帝司马睿听说了先祖们的“光荣事迹”后,都忍不住掩痛哭:“若真是这样,司马家的天下又怎么能够长久呢?”

这些,无不处处透露着不忠不义的黑暗。

反观诸葛亮,他的政治主张却是“宫府一体制”,即: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例如:诸葛亮想要北伐,皇帝刘禅同意后,大家就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得相互掣肘。

在这种体制下,国人知道皇帝是谁,同样也知道丞相是谁,二人的声望几乎是一样的。

甚至,有人说千年后的许多国家推行的都是“宫府一体制”,而世后的美国差不多就是“宫府一体制”的典型代表,总统与国务卿,相当于古代的皇帝与丞相,权力上虽有大小王之分,但在目标明确后,行动上却始终都能保持高度一致。

▲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战死绵竹

然而,相对美国,印度、德国、日本、英国等国,虽也都推行的是“宫府一体制”,但做的却并不好。在这些国家,总统也好,天皇也罢,他们并没有多少存在感,像个透明人,没多少人知道,反而是总理、首相拥有相当高的存在感。例如:很多人都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却很少有人知道时任总统是谁;印度总理莫迪很多人都知道,但总(统)却鲜有人知。

遗憾的是,在诸葛亮死后,“宫府一体制”的平衡逐渐被打破了,实权最终回归到了皇帝刘禅的手中。

想想一个小小的宦官黄皓都能把大将军姜维逼到沓中屯田以避祸的地步,就不难看出,诸葛亮搞的“宫府一体制”在他死后名也亡,实也亡了。

从这些不难看出,诸葛亮应该是历史上少有的与时俱进的一个人,当然也不排除他带有个人的理想主义。

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后,丢给诸葛亮一个风雨飘摇的烂摊子。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

诸葛亮不负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甚至因操劳几乎连生孩子的时间都顾不过来,就更谈不上置办家业了,为此他还将兄长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过继了过来,可惜其英年早逝,以至于直到46岁的时候才生下了儿子诸葛瞻,甚至在诸葛瞻7岁的时候,父子间便已天人永隔。

最终,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又都相继为国尽忠,可谓是满门忠烈。

即使身处曹魏阵营的族弟诸葛诞,因反抗司马师专权而三族被诛,同样也算是尽忠曹魏了;身处东吴阵营的诸葛瑾,一生对东吴也是忠心耿耿。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楷模,就是这样一位“与时俱进”的远见楷模,却完败给了开历史倒车、不忠不义的司马懿及其后代,这又是为什么呢?

相对骨肉无靠的诸葛亮,司马懿却是有着强大的家族做支撑。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仅是泰山郡秩六百石的一个小小佐官郡丞,而且在8岁就已丧父,是与弟弟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这才隐居隆中,而他的兄长诸葛瑾应该在此之前就已投奔了东吴孙权。

▲高平陵政变

所以,史书上说诸葛亮是官吏世家,而司马懿却是实打实的“士族+豪强”世家,要文有文,要兵有兵。相比之下,在继承先祖基业这一块,诸葛亮与司马懿完全不在一个阶层。

诸葛亮隐居隆中时所交的四个好友,即:徐庶、孟建、崔州平、石韬,又都投靠了自己的敌对阵营,对他也无任何帮助。

难怪,诸葛亮的压力很大,直到28岁也都没有生娃,这可是倡导“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

也就是说,诸葛亮在投靠刘备前,几乎没有任何依靠,跟个孤家寡人差不多。

直到刘备在蜀中称王,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才投奔了刘备,后被任命为长水校尉,只不过三国时期的校尉与两汉时期的校尉没法比,前者是低级军官,后者却是高级军官。

而且,诸葛均对诸葛亮也并无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可见,诸葛亮都是靠自己一步步打出的一片天地。

即使,诸葛亮担任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丞相,可他依旧得不到多少助力,反而掣肘很多。例如:与他交好的开国功勋后代,并没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干才,反而是蜀中门阀多据地方势力,甚至在朝堂也多有发言权。

所以,既想振兴蜀汉,又要应对地方士族门阀掣肘的诸葛亮,还能抽出精力北伐,其艰难程度不是一般人都想象到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也就是说,诸葛亮自己想要成功都很难,就更不要说人丁稀少的后人了。

▲司马炎

然而,反观司马懿,却是“士族+豪强”的世家出身,高祖父司马钧曾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曾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曾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曾为京兆尹,而且他还有八个兄弟,人称“司马八达”,都处在曹魏的一方阵营,对司马懿的成功绝对有着莫大的助力。

此外,司马懿还有9个儿子,接班人也有许多的选择。

在家族助力方面,司马懿绝对能够碾压诸葛亮。

尤其是司马懿活的久,比小他2岁的诸葛亮还晚死17岁,并为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扫清了绝大多数重要障碍,这应该也是他的后代能够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之后,司马师又为兄弟司马昭清扫了一遍障碍,司马昭又为儿子司马炎清扫了一遍障碍,到了司马炎时期,几乎已是“万事具备,只等称帝”的局面了,称帝建国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最为重要的是,司马懿及其二个儿子都有不忠不义的野心,否则也就不会有司马家的东西两晋了。

图片来源网络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1
用户10xxx51 4
2025-05-05 15:58
狗腿子比人活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