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秦雯袭警事件再发酵,三八红旗手也被质疑有猫腻,官媒再次逼问!

文|芒果编辑|芒果2024年夏天在上海,编剧秦雯骑自行车时不小心蹭到别人,就和对方争吵起来,情绪激动之下她动手打了前来处

文|芒果

编辑|芒果

2024年夏天在上海,编剧秦雯骑自行车时不小心蹭到别人,就和对方争吵起来,情绪激动之下她动手打了前来处理事情的民警,按照法律规定这个行为属于袭警,应该立案处理,但奇怪的是警察没有做笔录也没有给她戴手铐,当场就撤走了这件事,后来大家才知道是秦雯的丈夫王光利打了一个电话,整件事情就这样平息了。

到了2025年3月,秦雯出现在三八红旗手公示名单里,官方介绍提到她德艺双馨,没人提起打警察那件事,网友发现她还是政协委员,大家感到奇怪,打警察没有留下记录,这个人还能评选先进人物,这不符合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的要求。

10月份有人放出一段录音,把这件事彻底公开,网上开始讨论三年前被拘留的人在系统里记录清楚,秦雯这种更严重的情况却查不到任何记录,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为操作,警务系统原本设计为留痕不可修改,现在连编号都搜索不到,表明有人进行过处理。

有人说王光利只是导演没有官职,怎么可能让警察收队,关键问题在于王光利认识哪些人,能够联系到哪个部门的人,大家关心的是电话那一端具体是谁,属于哪个单位,这种通过关系打招呼的做法普遍到什么程度,是否只要找到对的人就能让整个系统像失忆一样不起作用。

评选三八红旗手时,按规定必须核查候选人是否有违法记录,但这次活动并未公开审核过程的具体做法,之前有位女企业家因涉及负面事件被迅速撤销奖项,这说明相关制度实际存在,只是这一次无人落实执行,这种有规不依的情况比制度缺失更让人感到担忧。

还有人提到另一件事,2023年某地一位女劳模因嫖娼被查,第二天荣誉称号就被撤销,而这次事件从发生到录音曝光隔了大半年,官方才发出三句话,询问警情编号在哪里、评选时有没有核查记录、委员资格是否符合规定,这些提问看似严厉,其实都是本该在评选前就搞清楚的常规问题。

更让人心里不安的是,如果连袭警这样的行为都能被掩盖,那么酒驾、拒绝接受检查、行贿这些事也可能有办法摆平,普通老百姓闯一次红灯、骑摩托车没戴头盔都会被依法处罚,可有人打一个电话就能把自己的违法记录清理干净,这种差别既不公平也不合理,规则本该约束所有人,现在却变成某些人能绕开的东西。

现在已经是2025年11月5日,官方还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大家不知道那通电话是打给谁的,也没有人公布上海在过去三年里袭警案件的统计数字,立案多少件、撤销了多少、有多少不起诉的都没有公开,数据越是含糊不清,人们就越是猜测纷纷,对官方的信任也就越来越少。

我总觉得,关键不是秦雯有没有打人,而是系统为何让她消失,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有人故意不留痕迹,也不是制度缺失,是执行时打了折扣,老百姓不怕人犯错,怕的是犯错后还能若无其事地继续领奖、当委员。

山区老师辛勤教书十年,才得到一次先进称号,实验室女研究员连续熬夜多个通宵,才换来一项荣誉奖励,而有的人只需打一个电话,就能把暴力行为转为个人履历上的亮点,这不是能力高低的问题,而是有人悄悄改了规则,谁改了规则、怎么改的,没有人出来说明,大家只能各自猜测,猜得多了,心里也就凉下去了。

随着此事件在网络上不断发酵,有网友表示“真的假的?太可怕了吧!拿奖、拿荣誉,拿到手软的人,竟然如此不堪,那些发奖的、颁发荣誉的都看走眼了?”,我觉得这种荣誉评选的公信力确实得好好查查。

还有网友称“不出意外,等官方公布处理结果了,人已经定居海外了。”,我觉得这种猜测反映出大家对处理结果的担忧。

您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网络信息整理,仅为客观呈现事件及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相关信息请以官方最终通报为准,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