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优思学院|一文看懂质量工程师常用的QC七大手法

质量管理七大手法,也被称为旧的QC七大手法,一般是指鱼骨图、帕累托图、层别法、查检表、直方图、散布图及控制图。以下优思学

质量管理七大手法,也被称为旧的QC七大手法,一般是指鱼骨图、帕累托图、层别法、查检表、直方图、散布图及控制图。以下优思学院为你分别说明。

一、质量管理七大手法介紹1. 鱼骨图

鱼骨图(Ishikawa diagram)係有系统的把工作的结果及其原因之关系以图来表示。因此图类似鱼骨,故又称为鱼骨图。由于工作的结果深受设备、材料、零组件、工作方法、人员等原因的影响,故要有好的工作结果,必先确认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工作结果。

而鱼骨图是表达此种要因与结果关系之良好工具。例如优思学院的其中一个例子——耐用性问题导致产品退货率高之鱼骨图如下图所示。

2. 帕累托图

帕累托图是一位意大利经济学家,在1897年发表全意大利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经济现象。到1960年代,此现象被美国质量管理学者朱兰(Juran)用图形来显示,进而将帕累托图导入质量管理工作中。

帕累托图就是排序的直方图,如优思学院以下的教学图表就是帕累托图的标准结构(餐厅客户抱怨的统计)。在座标轴的纵轴有两种衡量尺度,左边是质量特性(或者问题出现的频率等),右边是累计的百分比。横轴代表分析的质量问题,项目排列的顺序是从大到小,其他在最后。

在质量改进活动中,帕累托图通常用来区分造成质量问题之少数主要原因(占全体的20%),及多数不重要之原因(占全体的80%)。若质量改进着重于问题之主要原因上,则通常在短期内可得较显著之改进,这就是80/20原理。故称重点管理图。

帕累托图可做问题改进前、中、后的比较分析,确认改进对策的效果。亦可用在其他领域中,如在存货管理上,这种图的结果就跟ABC分析的概念很接近。

绘制帕累托图时,係依项目别,依其出现次数大小顺序排列,并计算其累计和,而以图形表示之。

3. 查检表

用来记录事实和分析事实的统计表。亦名查检表。表中记有查检的必要项目,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就可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

使用查检表的目的,主要有确认事实和分析事实两种。因其目的不同,故纪录的方式也不同。一般常用的自主查检表,即属于确认事实的目的。这类查检表有两种:

(1)记录用查检表:又称改进用查检表,常用于不合格原因和不合格项目的记录。

(2)点检用查检表:又称备忘点检表,常用于机械设备与活动作业的确认。

查检表主要用途为:(1)日常管理。(2)收集数据。(3)改进管理。

使用查检表要诀包括:

(1)查检收集完成的数据应马上使用。

(2)周期性变化的特殊情形要特别注意。如数据是否集中在某些项目或某些时段?是否因时间的经过而产生变化?

(餐厅客户抱怨的统计可以用检查表来收集,如下图。)

(3)如有异常,应马上追究原因,并探取必要的措施。

(4)是否随着改进而有变化?

优秀的检查表甚至可以利用视觉化的方法来纪录问题,让问题和数据更直观易懂,以下是另一个优思学院以查检表来纪录服装产品不良的例子。

4. 控制图

控制图是六西格玛、质量控制分析的基础工具之一。作为最简单的统计工具之一,它们通过将样本的产品与计算出的控制限进行比较,直观地展示了过程的性能表现。控制限是基于过程本身的波动而确定的。通过分析控制图中观察到的趋势和过程行为,可以进一步调查异常或“特殊原因(Special Cause) ”的波动。

常见原因(Common Cause)的波动是任何过程中的固有和自然现象,但能够识别是否存在额外的特殊原因波动是非常重要的。特殊原因的波动由外部因素引起,如操作员的表现、缺陷和设备故障。这种类型的波动会导致不可预测的、失控的过程,产品规格不一致,质量下降。

如果控制图中出现超过规格限的点,或者表现出非随机模式,则说明存在特殊原因的波动,必须消除这些波动,以实现过程的稳定性。休哈特的八种特殊原因检验(Nelson, Lloyd S.《休哈特控制图——特殊原因检验》, 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 16.4 (1984): 237-239)可用于帮助检测过程中的特殊原因波动。

常用的五种控制图有:范围(R)、标准差(S)、移动范围(MR)、均值(X-bar)和单值(I)图。以下是这些控制图的使用场景及方法:

5. 直方图

即使在同一流程,使用同一设备、同一材料及同一作业标准所做出来的物品,其质量特性值必然有变异存在。为掌握影响质量变异的原因,首先须正确地掌握质量特性值变异的状态。为此,需要绘制直方图(histogram)。

直方图係将量测值存在的范围分成几个区间,以各区间为底边,与该区间所属量测值出现次数为纵轴所绘制的图形。

直方图的图例如下图所示。

直方图有助于了解质量特性的中心位置及变异状态,或判断制品之质量是否符合规格。

6. 散布图

直方图或控制图係用于处理一个质量特性的手法,而散布图(scatter diagram)则用于处理两个质量特性间之关系。散布值係将两个质量特性的量测值分别绘制在横轴与纵轴上而形成之图。例如某产品瑕疵深度与仪器之波高值之关系所形成之散布图如图8-9所示。散布图可用以掌握原因与结果间、结果与结果间及原因与原因间之关系。

7. 层别法

层别法是所有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因应目的的需要分成不同的类别,使之方便以后的分析。应用层别区分法,可以找出数据差异的因素,而对症下药。

层别法用途包括:

(1)发现问题、界定问题。

(2)发掘问题的要因。

(3)检验要因产生的影响。

优思学院的其中一个应用例子是把层别放进散布图之中,对分析问题的原因更为有效(见下图)。

二、质量管理七大手法与改进流程之间的关系

质量管理七大手法之间虽然是各自独立的,但也能存在相互连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在整个改进或者问题解决流程中,他们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意义。

上表优思学院说明质量七大手法与质量解决问题步骤之关系,而如何由此七大手法找出质量问题,进而加以解决之相关应用。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了解在解决问题的流程之间,我们有什么工具可以选择。

如果你觉得这个表格或者这篇文章有用,请给我点赞,谢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