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通常在农历八月中旬盛开。不过今年气候反常,农历八月极燥热,桂花也开得好,所谓桂花蒸。之后,就是一段寒潮。
本来以为今年的桂花花事了了,今天一出门,却闻到桂花香气,香气馥郁,一缕吹鼻,即如酒香。仔细一看,原来是桂花枯萎的地方,又冒出一串串清新嫩黄的花蕊。
这已经是霜降之后晚秋之晚,不日就是早冬。想着是这段时间寒潮冷雨之后,是一段温和晴天,状如小春,结果让已经沉寂的桂花树再次开花。
这当然是好事,桂花往往一年只开一次,这种晚秋的再度春,仿佛丽人回头,让人莞尔。
而此时的桂花,该叫什么呢?二度花?迟桂花?都似是而非。
然而我还是开心的。去找了几首晚秋桂花诗应景,聊对心情。

“江南九月未飞霜,木叶萧萧已半黄。
行遍疏山山下路,满山唯有桂花香。”宋 · 曾季狸《疏山三首 其一 》
这是宋朝一首晚秋踏山的诗。说的是江南一带,那年秋暖,农历的九月并没有极寒的天气。
但是霜降节气之后,阳光减少,山林木叶萧萧,树叶半黄,已经显出了晚秋萧瑟的状态。
但是,行走在山下,却被一片绕山的桂树林吸引。因为这里的桂花,正在盛花。
顿觉得萧条之山色,为桂花香气缭绕,反而别有仙意。
这应该是当时的区域小气候导致,气温到农历九月才降下来,桂花因而迟开。
但是此时的桂花,对照晚秋的景色,更加有种清馥之美吧。

“叶底倒悬香作团,鹅黄新染色初乾。
晚秋风露易摇落,合属幽人仔细看。” 南宋 · 张扩 《用文之韵赋岩桂 其一》
岩桂,自然是山桂花,因在山上,山中树木多,气温较冷,所以山中桂花迟,也是常态。
在山林晚秋,看到了迟开的桂花。
叶子底下,是成团倒悬的花朵,嫩黄的花蕊,初初绽放,晨露初干。
山中寒冷,且风大,这里的桂花,只属于山里人家,只属于热爱自然,前来亲近的人们。
远道来访,报以馨香。树与幽人相对,远离尘世的时光,细蕊商量慢慢开。

“月殿谁曾种,仙家别自栽。
高秋万木落,空谷一枝开。
风隔林中度,香从天上来。
因思赋招隐,愧乏小山才。“”明初 · 王汝玉《鸡鸣山见桂花 》
这个鸡鸣山在哪里呢?中国的鸡鸣山到处都有。在这里想必是一座高而险峻的山林。
他游览到鸡鸣山的谷底,看到了一枝盛开的桂花。而其他的地方,万山红染,落木萧萧。独在这深谷的地方,闻到了桂花的香气,看到了绿色盈盈的桂花树。
这就是旅游才能领略的奇迹。
这想必是仙人种在这里的。那是从月宫中引种下来的桂花树,有着天香。
桂花树四季长青,团团落在这里,像君子,像隐士。
这让诗人感到惭愧。因为古代的诗人,常常以自然花木来比拟自己。不过自然的奇迹面前,人往往会动摇那点自信,自己果真能比拟这样一树长青的桂花吗?
但是自然万物的生长助力人的心气,有木如斯,自己不妨闻香而醉,或者幻想自己迟早开成这样高洁而隐逸的桂花。

“今年秋信长,九月桂花黄。
砌下芳融日,塞中寒傲霜。
小山重咏句,圆魄早亏匡。
拟付含毫者,还称天外香。”清 · 弘历《桂》
这是乾隆皇帝的诗作。他喜欢桂花,宫廷和边塞的行宫,都种植有桂花树。只是花期不一。
在京城,天气凉爽,桂花到九月才开花,而边塞,想必会更晚。
农历的晚秋,阳光催开宫廷的桂花,花香漂浮在阳光里,他想到的是边塞的桂花,此时正傲着寒霜。
他喜欢桂花树的长青和圆润的树冠,喜欢晚秋这袭人的芬芳。特地写下了“天外香”。

“得染新香本旧栽,桂花重与故人开。
蟾宫不是玄都观,亦学刘郎去又来。”清 · 黄任《壬午九月十三日即事六首 其三 》
这首诗倒是和我看到的二度桂花相近。
桂花飘出了清新的香气,这本是老桂花树,因为朋友来了,它居然第二次开放。
这里的桂花园,本来不是长安的玄都观,但是我却像刘禹锡,第二次来,第二次闻到这醉人的芬芳。
这里的时间是农历九月晚秋。
晚秋也有桂花开,桂花开处,又一春。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