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关心的都是学生的就业。甚至很多人还得出了一些很怪的结论,反正也找不到工作,上什么大学,还不如高中就去打工,实际上呢?上学创造的财富可能让很多没上过大学的一辈子都挣不到。
尤其是牛校中的牛娃,从普通本科生一步步到了博士毕业,那就成为了高端人才,年入百万的大有人在。譬如南京大学的lamda实验室,一直被业内说成高薪制造实验室。不过大家知道的是周志华老师更为有名,实际上其他老师的组一样非常厉害。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高校课题组毕业生的去向,一个课题组培养出的学生能进入哪些企业、获得怎样的薪资待遇,很大程度上也能反映这个课题组的实力和影响力。以下内容来源于“鹿观山海”老师的分享。

在硕博阶段,为了让导师能精准地指导学生,学生之间也能有更紧密的交流与合作科研,一般来说都是以组的形式运作的。一个课题组的人数不会太多。lamda 实验室是个超级大组,规模跟人大高瓴整个学院差不多,占了南大人工智能学院75%左右的学生。虽然是大组,但是内部也会按照各个老师划分成小的课题组,俞扬老师的课题组就是其中之一。

俞扬老师的学生25届毕业生的就业方向非常的强。这一届共有 6 人毕业,其中博士生 4 人,硕士生 2 人。博士生里,有 3 人选择了业界就业,这3人有两人成为了华为天才少年,还有一人进入了阿里通义千问。

相对阿里通义千问而言,华为天才少年更为出名,大家知道的也更多。能入选的都是在科研和技术方面有着超强实力和潜力的佼佼者。阿里通义千问则为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布局,3 位博士生的均薪都在百万以上,妥妥的高薪一族。
除了这3位业界就业的博士,还有1位博士生选择留校做博后,继续深耕。硕士生方面,一人进入了中兴,另一人则拿到Momenta的offer,据说Momenta给出的总包相当高。主要是自动驾驶领域的方向。

然后又看了下24届,这一届有7人毕业,其中博士两人,硕士5人。两位博士生的去向也很有看点,一位进入了minimax,另一位则去了沈飞设计研究所。
硕士生的就业选择也十分多元。有 1 人前往mila读博。1人加入了爆火的 deepseek。另外 3 人分别去了卓识基金、阿里巴巴和上海前沿资产,在不同的领域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很多人一提到 lamda 实验室,首先想到的就是周志华老师。但其实,这个实验室里有很多实力强劲的老师,他们带领的课题组培养出的学生出路都非常好。俞扬老师的课题组只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从这些毕业生的去向和薪资待遇就能看出,lamda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实力。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能进入一个优秀的课题组,接受顶尖导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去赚钱,都充分证明了,学习能改变未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