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李寿谦原创丨边塞诗人高适

边塞诗人高适文/李寿谦“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是高适《燕歌行并序》中的诗句。高适(704一765年)字达夫

边塞诗人高适

文/李寿谦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是高适《燕歌行并序》中的诗句。高适(704一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和王之涣并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出身将门之后,祖父高侃为唐代名将。到高适时,家道中落。20岁到长安求仕未果,以耕钓为生。

46岁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任封丘县尉。因不满官场腐败,愤然辞官。49岁投身河西哥舒翰任掌书记,随军抗击吐蕃。其间作《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九曲》《九曲词三首》等诗作,歌颂边塞战功。安史之乱后,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

53岁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因直谏被贬为太子詹事。

56岁任彭州刺史,57岁任蜀州刺史。其间与杜甫交往甚密,作《赠杜二拾遗》。

61岁迁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62岁病逝于长安。

高适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以雄浑豪放、慷慨悲凉的风格著称。

《燕歌行并序》写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此诗虽采用乐府旧题,却因时因事而作。大漠深秋,战鼓震天,旌旗蔽日。羽檄飞大漠,战火照狼山。山川萧条,孤城落日。《燕歌行并序》写了这样一场边关战事,气势雄浑悲壮。战士拼死力战,将军轻敌骄逸,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又写了后方思妇断肠,征人回首,最后以“至今犹忆李将军”结束全诗。既有对古代良将的追思,又有对当权者用人不当的批判。

高适还有一首名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大是高适的朋友董庭兰,因在家排行老大,故称他为董大。他是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的琴师,陇西人。这首诗情景交融,描绘出塞外雪天的苍茫景象。黄云蔽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既烘托了离别的萧条氛围,又暗喻友人旅途的艰辛。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笔锋一转,以豪迈的语气打破了伤感的基调,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凸显了诗人豁达的胸襟。

本诗语言简朴明快,无雕饰之痕,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如“莫愁”二字,直抒胸臆。“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反问的语气,展现了盛唐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总之,《别董大》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唐代送别诗典范之作,展现了高适作为边塞诗人的豪迈气概和盛唐文化的绚丽风采。

学习古诗词,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要继承发扬祖国优秀璀璨的文化遗产,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再立新功。

【作者简介】李寿谦(男),泰安肥城市人。高中教师,大学学历,现退休,寓居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