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世界上最顶尖的发动机,一颗螺丝钉都不卖中国,美国至今无法超越

文|十五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顶尖
文|十五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顶尖发动机中的一颗螺丝都不对外出口”

能体现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最直接的就是航空发动机的水平,很多国家都是将此作为机密,俄罗斯也是。

如今已过去多年,俄罗斯曾经最引以为傲的发动机被新型发动机替代了吗?中国现在的研发情况是什么样?美国的又是什么情况呢?

俄罗斯:核心技术的封控

20世纪70年代正是苏联的工业时代巅峰时期,当时的苏联变得日益强大,为了增加国际地位苏联决定主攻军用发动机。

于是在1977年,苏联正式启动了NK—32发动机的研发计划,并给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搭配图—160战机使用。

于是苏联的研发团队开始了长期的调研、设计......最终历经整整十年的时间,NK—32发动机被研发出来。

期间苏联的研发团队经历了无数种难以想象的难题:高温下涡轮材料、巨大推力燃烧室.......等数不清的技术难题。

从1977到1978年,历经十年的披荆斩棘,NK—32发动机被苏联正式使用,一台图—160装备四台NK—32发动机。

令人震惊的是图—160发动机最大的承载竟然超270吨,其巡航速度远超美国最先进战机的八成,航程也要多出将近五成。

NK—32发动机的效果一出,瞬间使苏联的技术脱颖而出,甚至连北约都密切的关注,为图—160赋予了“海盗旗”的名号。

看到苏联的发动机有如此的成就,一时间引起了无数国家的向往关注,成为了无数国家梦寐以求的发动机。

但是当年普京并未对外出售NK—32发动机,甚至还对全球开启了全面封锁:一颗螺丝钉也不出口!

甚至在冷战期间苏联也对NK—32发动机的技术保密严格,有一套完整的封锁机密体系。

直到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最终宣布独立的乌克兰继承了前苏联大部分的军用设备,其中就包括图—160。

乌克兰深知守不住,最终决定将手中这块“大肥肉”对外出售,但是最终却并未售出,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得知乌克兰有将图—160战机出售的计划,美国、俄罗斯就联合起来对其施压,乌克兰在双重压力下只得被迫停止交易。

乌克兰迫于美、俄两方施压较大,最终在苏联解体的第八年图—160轰炸机全部归还俄罗斯。

在这期间美国的研究人员多次试图获取NK—32发动机的研发细节,但是一直未获得恰当成果。

直到目前,美国也未曾突破俄罗斯的技术封锁获得NK—32发动机的研发细节,即便虎视眈眈也未曾突破技术封锁。

当初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都对NK—32的保密流程管控的十分严重,美国用了四十多年也未窥探其中一二,面对技术封锁中国又是怎么做的呢?

中国制造:独立创造自主研发

面对俄罗斯的对顶尖发动机的技术封锁,中国看见普京的态度之后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准备自主研发。

当时的中国长期依赖进口的涡扇、燃气轮机......中国的安全十分被动一旦发生状况很难保护国家安全。

为了保障国安,摆脱“卡脖子”现状,中国开始了研发计划,中国航发自此成立。

在2016年年底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第一具自主研发的涡扇发动机正式问世,并被命名为“太行”。

相比于当年国际上大部分的发动机“太行”有着一些明显的优势:长航时、高适应环境能力.......

“太行”涡扇发动机的能力全面满足了战机所需要的所有动力需求,成为中国首推的发动机。

但是科学家们并没有决定止步于此,为了获得更有效的发动机,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努力研发。

最终通过“太行”升级的新型发动机成功问世,相较于普通的“太行”,改进机则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

在2024年年底的珠海航展上,中国成功携带多款新型发动机亮相,一时间无数国家纷纷购买中国发动机,将近两万台的订单被中国收入囊中。

无论是军用发动机还是商用发动机,中国都致力于做的更好,中国航空工业产业逐渐走入了正轨。

除了发动机之外中国航发还将部分精力给到了燃气轮机上,同样也获得了不凡的成就。

从中国航发成立到多款商用、军用发动机研成功问世,中国用了八年的时间。

相比于苏联中国经历的只多不少:研发、改进升级、打造产业链......但是中国坚持下来了。

在一众国家封锁计划航空发动机打造时,中国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成功突围,为中国航空史翻开了一页新篇章。

对于中国的成就可能是“轻描淡写”几段话就可以描述完,但是中国曾面临的难关可是难如“登天”。

回头看,是无数科学家夜以继日、不计回报的努力,所有中国人齐心协力一同扑在了中国的发展史上。

在发动机研发史上中国开始较晚,无法借鉴不说甚至还要面对西方等多国的技术封锁,但是中国并未退缩。

俄罗斯封锁技术,美国紧盯俄方,中国奋力突围,从落后到领先中国用来八年,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全面布局,为中国以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夯实的基础。

要知道一个高能力的发动机代表的可不仅仅是工业能力的高低,更代表着背后大国之间的“比较”。

一款新型高能力的航空发动机研发象征着国家的科技实力的同时,还代表着背后国家在国际地位。

在面临外部技术封锁和多个难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中国选择了一条艰难但充满希望的自主研发之路。

从最初的摸索到逐渐掌握核心技术,每一步都是无数科学家们呕心沥血换来的,但好在结果是好的,中国也凭借实力走向高处。

现在中国的航空发动机虽然距离世界第一还有距离,但是中国已经彻底摆脱了“卡脖子”的状态。

相信中国科学家们的能力,未来终有一天,中国会拿着中国智造发动机成为世界发动机的一大亮点!

信息来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